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能源專家為什么“心痛”?因為我國多種能源儲備嚴重不足!

能源專家為什么“心痛”?因為我國多種能源儲備嚴重不足!

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7-05-19

  近幾年,國際油價呈現斷崖式下跌,國內部分開發成本較高的油田面臨著“開采越多、虧損越大”的窘境。國內油田紛紛減產,2016年原油產量降至2億噸以內,進口原油同期快速增長至3.8億噸,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上升至65.4%。根據目前發展趨勢,還有可能繼續攀升到70%左右。與此同時,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和進口量也快速增加,2016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已增長至34.4%。

  我國雖為能源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油氣對外依存度依舊節節升高,這帶動我國能源整體對外依存度也快速上升,2005至2015年這11年間,我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從6.0%上升到了16.3%。

  能源領域很多專家認為我國能源安全環境較為嚴峻,對我國的能源安全感到“憂慮”和“心痛”,紛紛疾呼要加強能源儲備,保障能源安全。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當前國際能源價格處于低位,供需寬松,無需過度擔心。面對這一形勢,究竟該如何對待呢?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付兆輝 杜偉 李瑞忠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能源專家為何“心痛”?

  一般來說,人們對某件事物感到“憂慮”和“心痛”,應該是主觀上感受到這件事物的缺陷和不足而覺得不適應,并且對這種缺陷帶來的風險或危機感到十分擔心、痛惜。或者感到了事物變化帶來的風險和隱憂。油氣對外依存度上升讓人“心痛”,有兩個原因。

  一是石油對外依存度超越警戒線。

  從各國經驗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0%是一條“安全警戒線”,意味著一國能源環境已從“比較安全”向“比較不安全”轉移,會對該國能源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產生較大影響。中國在1993年石油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從此石油對外依存度“節節高升”,2007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就突破了50%的“安全警戒線”。而現在,石油對外依存度更是達到了65.4%,幾乎追平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最高時期的66%。

  二是“倉”里“糧”不夠,我國現有石油儲備規模太小。

  戰略石油儲備誕生于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后,成立了國際能源署,并要求成員國必須儲備60天石油凈進口量,第二次石油危機后,這一標準提高到了90天凈進口量。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一般都儲備了更多的石油,像美國目前的戰略儲備為6.93億桶,足以支持142天的進口保護,日本的戰略儲備也接近150天,德國的戰略儲備為100天。

  相比較而言,我國石油儲備起步較晚,目前建成的規模也較小。截至2016年中期,我國共建成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儲備基地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325萬噸,僅為40天石油凈進口量,與西方發達國家戰略石油儲備規模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正是因為石油對外依存度“節節高升”,突破了警戒線,而國內石油儲備規模又小,跟西方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沒有太多的應急措施,勢必影響到我國能源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所以才讓人“擔憂”和“心痛”。

能源儲備怎么夯實?

  對大多數國家來說,能源儲備的基礎仍為石油儲備。因此,要夯實能源儲備,就要改變目前石油儲備規模小的現狀。我國石油儲備規模較小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儲備工作起步晚,國家石油儲備2004年才開始啟動,一期工程已建完,二期工程尚未全部完工,三期工程尚未開展前期工作。

  二是企業義務儲備法規體系不完善,石油儲備主要還是依靠國家儲備。企業石油儲備工程投資規模較大,建設周期較長,但利用率偏低、經濟效益較差,因此企業義務儲備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較差。《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積極應對石油儲備不足的形勢,提出要加快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全面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和國家成品油儲備能力建設工程,啟動后續項目前期工作,健全國家石油儲備統一管理機制,建立企業義務儲備制度,鼓勵商業儲備,合理提高石油儲備規模。

  一是推進石油儲備基地建設。

  石油儲備不足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儲備庫建設速度較慢,儲備庫容不夠。鑒于目前石油儲備總體庫容仍然較小,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要加快國家石油儲備二期項目工程建設,爭取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二期項目。“十三五”期間,還要積極開展三期項目前期研究,盡快全面啟動三期項目工程建設。同時,要加強協調力度,推進已建成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收儲工作,加快原油收儲速度,做到儲備基地應儲盡儲。2020年,石油儲備總規模達到90天以上凈進口量水平。
  
  二是加快企業義務儲備建設。

  企業義務儲備是能否實現國家石油儲備目標的關鍵因素,必須大力推進企業義務儲備建設。相關企業要以維護能源安全為己任,增強責任感和主動性,加大石油儲備基礎建設投入,積極擴充義務儲備規模。政府要從財政、稅收角度對企業義務儲備建設給以支持,要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利用社會企業庫容代儲國家儲備原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商業倉儲設施投資運營。

  三是加強石油資源儲備。

  石油企業要切實加大勘探力度,保障勘探工作量投入,實現“十三五”期間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0億噸左右。東部陸上老油區立足松遼和渤海灣盆地,深化精細勘探、增儲挖潛;西部地區以鄂爾多斯、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吐哈盆地等為重點,加快優質資源儲量探明;加快海洋油氣勘探力度,支持超低滲、致密油、頁巖油、稠油、油頁巖、油砂等低品位資源勘探開發工程示范和科技攻關,做好石油資源儲備。

  四是完善石油儲備品種。

  我國尚未建設用于調節市場供需的成品油儲備和液化石油氣儲備,部分重點消費區域、城市及周邊地區,缺乏足夠規模的石油制品儲備及時投放調控市場。建議國家創新建設管理方式,比如采用委托供應條件好、輸送條件優的石油企業經營管理等方式,完善成品油、石油制品等儲備品種。

  五是有序推進煤制油項目。

  煤制油作為能源戰略供應能力的儲備方式,可在短時間內起到應急調峰作用。2016年,我國煤制油產量約為200萬噸。“十三五”期間,可以有序發展煤炭深加工,穩妥推進煤制油的升級示范,積極探索煤炭深加工與煉油、石化、電力等產業有機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力爭實現長期穩定高水平運行。
 
能源應急怎么實施?

  我國能源的調峰和應急主要是指天然氣的調峰和應急。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不大,目前只有6%,但是天然氣消費呈現季節性特點,冬季供暖期間,北方天然氣消費量驟增,天然氣供應緊張導致經常出現“氣荒”,這時就需要動用天然氣儲備去應急調節供需平衡。

  中國天然氣儲備體系還處于建設初期,目前發展方向主要是調峰為目的的儲氣庫。截至2016年底,我國建成地下儲氣庫19座,工作氣量在60億立方米左右,約占全年消費量的3%,而西方主要用氣國家可以達到15%以上,所以說我國儲氣規模還有較大差距。

  當前,天然氣調峰應急方面,主要面臨著幾個問題:

  一是天然氣調峰能力不足,天然氣管道和地下儲氣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經濟效益不如預期,建設進度遠遠滯后。

  二是天然氣價格未完全市場化,峰谷氣價難以落實,且民用與非民用氣價格倒掛嚴重,影響了儲氣設施建設。
  
  三是天然氣調峰應急機制不健全。缺乏統一的天然氣調度系統,應急預案和調配機制尚不完善。《規劃》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提高能源的應急和調峰能力。加大儲氣庫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沿海LNG和城市儲氣調峰設施。2020年,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達到天然氣消費量5%左右。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大地下儲氣庫擴容改造和新建力度。

  圍繞國內主要天然氣消費區域,在已初步形成的京津冀、西北、西南、東北、長三角、中西部、中南、珠三角等八大儲氣基地基礎上,加大大港庫群、華北庫群等地下儲氣庫擴容改造,加快華北文23等新的地下儲氣庫建設力度,完成到2020年形成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的建設任務,力爭達到天然氣消費量的5%。

  二是加快LNG儲氣設施建設。

  根據消費區域資源流向和市場實際需求,建議進一步優化沿海LNG接收站布局,在應急調峰能力要求較高的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地區,優先擴大和適度新建LNG接收站。特別是鼓勵現有接收站新增儲罐、泊位,擴建增壓、氣化設施,提高接收站儲轉能力。

  三是利用價格杠桿,完善應急體系。

  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建立合理反映能源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的天然氣價格機制,實施峰谷分時價格、季節價格、兩部制價格制度,推行大用戶直供,發展可中斷用戶,完善調峰、應急等體系和機制。

能源儲備怎么擴展?

  能源儲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包括石油天然氣,也包括其他能源品種。從長遠來看,除了石油天然氣,我們還要大力擴展能源儲備的品種,增強能源儲備的規模,尤其是涉及到能源長遠發展的戰略稀缺能源資源和新材料,一定要未雨綢繆,提早著手,提早儲備。《規劃》提出,要“完善天然鈾等資源勘探開發與重大能源示范項目投資政策”。只有一句話,著墨不多,但意味深遠。

  之所以要未雨綢繆,是吸取稀土發展的經驗教訓。稀土是戰略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曾一度占到全球儲量的85%,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商的角色,一直以極低的價格輸送到國際市場,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比如稀土、鐵礦砂等,凡是中國處于出口階段的時候,價格都極為低廉,一旦轉為進口,價格則飆升了數十倍。同樣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美國卻將其稀土礦山封閉;而資源匱乏的日本則大肆購買中國稀土,將其埋入海中,以備未來幾十年之用。目前中國的實際稀土儲量已經不足世界的23%,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未來一旦變成純進口,我們花費的不僅是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金錢,更可能將在戰略上被西方國家鉗制。

  正是基于稀土產業的前車之鑒,中國能源儲備必須提早著手,在油氣之外,提早儲備一批戰略能源資源和新材料,深度擴展能源儲備品種。

  一是煤炭。為解決煤炭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2011年國務院啟動了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截至2015年底,11個基地內煤炭靜態儲備能力約7000萬噸/年,煤炭流通規模約7億噸/年。新的市場形勢下,煤炭儲備應及時調整,優化布局和定位,進一步加強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物流園區建設,到2020年煤炭靜態儲備能力達到9000萬噸/年,流通規模達到9億噸/年,基本形成配套可靠、功能齊備、綠色高效的煤炭儲配體系。

  二是鈾礦。鈾礦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具有低碳特點,是核電及核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原料。我國鈾礦資源總體不算豐富,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其他礦產伴生。據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鈾礦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尚不能適應核電長遠發展需要。新世紀以來,鈾礦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動我國鈾礦儲量進入快速增長期。

  “十三五”期間,建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天然鈾資源,加大國內鈾礦勘查投入和力度,提高國內天然鈾生產保障能力;同時加大海外鈾礦資源勘查和開發力度,積極開展國際貿易,保證國內天然鈾供應;建立天然鈾國家戰略儲備和企業商用儲備體系,提高天然鈾儲備規模。

  三是石墨礦。石墨是元素碳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質地較軟的礦物,可以衍生出石墨烯和金剛石等材料。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室溫下最好的導電和導熱材料,優異的性能使得它在能源特別是儲能領域具備變革潛力,憑借優異性能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十三五”期間,要發揮石墨烯等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今后要加強石墨烯工程技術的研究,加快推進石墨烯技術應用的產業化進程,加大石墨烯等行業的投資力度。

  除了煤炭、鈾礦、石墨等資源外,部分稀有金屬(如鋰)也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能源的發展,這些能源資源和材料也需要戰略儲備。“十三五”期間,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新的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快能源新材料的科研攻關,大力擴展能源儲備品種和規模,為未來能源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能源戰略儲備服務于國家能源安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國的能源戰略儲備起步晚,儲備規模距離國際通行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只有持之以恒的開展儲備工作,才能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規劃》對于各品種能源儲備提出了詳細的任務目標,“十三五”期間,要認真落實這些目標要求,繼續加強能源儲備體系建設,完善能源儲備制度,擴大能源儲備規模,做好應急保障準備,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讓國人不再為能源儲備和能源安全“擔憂”和“心痛”。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