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核工業史上,728曾是一個代號,是中國核電的起點,更是中國核電人共同的情結。
時間回到1970年的春節前夕,周恩來總理當時在北京聽取上海市領導匯報因缺電導致工廠減產的情況后,答應設法緩解上海缺電問題。同時指示,從長遠看,華東地區缺煤少油,要解決用電問題,需要搞核電,并同意上海市研制核電站。
2月8日,上海市傳達周總理關于同意上海市研制核電站的指示精神,并動員、部署開展核電技術方案研究。由此,中國第一座核電站便以1970年2月8日這個特殊日子作為工程代號,命名為“七二八工程”。
1970年12月15日、1971年9月9日和1974年3月31日,周總理先后三次主持中央專委會議,聽取七二八工程技術方案情況匯報,提出了設計建設七二八工程“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的四條原則,并審查批準了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原則方案,同時指出“要通過七二八工程掌握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組建隊伍“零”突破
1974年4月13日,國家計委根據中央專委會議決定,將七二八工程作為科技開發工程項目正式列入國家計劃,由上海市負責建設、由二機部歸口。為使核島及主要設備設計隊伍同科研試驗、設備研制和常規島設計單位便于聯系,加快設計進度,經上海市委批準,組建上海市七二八工程設計隊,使其作為獨立設計單位,負責工程總體、反應堆及一回路主輔系統工藝及廠房建筑、非標準設備和公用設施設計。
1978年2月,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防科委關于上海七二八核電站建設問題的報告,內有“經商得上海市委同意,將負責‘七二八’核電站科研、試驗、工程設計的上海七二八工程設計隊即劃歸二機部建制,由二機部與上海市實行雙重領導,以二機部為主”。同年5月,設計隊向上海市建委、二機部上報建院規劃的建議:第一步搞好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設計,并改進、翻版;第二步設計60萬到90萬千瓦核電站;第三步設計120萬千瓦核電站。
1979年10月29日,二機部決定七二八設計隊單獨建院,明確其近期任務是負責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的研究設計、廠址調查、安全論證等工作,并協同有關部門組織科研試驗、設備試制、技術攻關等工作。
1982年8月,二機部已改名為核工業部,七二八院改為核工業部七二八工程研究設計院。1984年12月,鑒于除七二八工程外,七二八院還將承擔其他任務,核工業部決定將七二八院改為“核工業部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1988年6月,國務院撤銷核工業部,成立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同年10月,上海核工院全名定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這個名字沿用至今。
矢志不移促工程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七二八工程幾經周折。七十年代后期,針對七二八工程是否繼續搞下去,曾有過激烈爭論。1979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谷牧邀集國家計委、國防科委、國家建委、二機部等各方代表,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劉偉、朱光亞等同志認為,為使我國自力更生發展核電,建設七二八工程這樣的原型堆,對掌握技術、培養技術隊伍,以及把發展核電的立足點放在國內,都是必走的一步。1979年7月,二機部在給國防科委的報告中提出,七二八工程如果半途而廢,不但在經濟上造成嚴重損失,而且必將渙散現有科技隊伍,延誤整個核電發展。之后,陳云在一份《情況反映》上批示:“自己必須搞自已的核電站,再不要三心二意了。”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多次過問和推進728核電站立項建設,王淦昌、姜圣階等核科學家先后發表文章或聯名上書,竭力推動“自主建設”核電站。
各級領導和有識之士的關心支持,鼓舞了七二八院。即使在七二八工程瀕臨停建的艱難時刻,這支隊伍也沒有消沉、泄氣。他們始終牢記周總理囑托,自強不息,潛心研究,精心設計,矢志不移地做好每一個研究設計工作。
1979年12月30日,鄧小平在審閱國防科委關于發展核電站的請示報告時,對報告中所提“試驗性核電站”(七二八工程)究竟上不上的問題,明確指示:“我認為,繼續搞是應該的。”1981年11月,國務院批準由728院編制的《關于七二八核電站進行工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翌年11月,國家經委批準,廠址定在浙江省海鹽縣秦山。從此,七二八工程更名為秦山核電廠工程,七二八院贏得了第一個站在發展民族核電起跑線上的歷史機遇。
屢做歷史之先鋒
1991年12月15日,被譽為“國之光榮”的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而與秦山核電站并肩走來的上海核工院自創建開始,創造了中國核電的三個“第一”:獨立自主研發設計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奠基中國核電研發、設計、標準、材料、燃料、設備、審評、人才八大體系;設計研發中國第一個出口核電站——恰希瑪核電站,被朱镕基總理譽為“南南合作的成果典范”;是中國首個重水反應堆——秦山三期的技術總支持單位。
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引進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高起點實現我國核電自主化”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決策,上海核工院整建制轉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并作為技術主體,承擔我國引進消化吸收三代先進核電技術AP1000,以及創新研發國家重大專項大型先進壓水堆CAP1400核電站的歷史重任。
如今,三代核電自主化及CAP1400重大專項實施近十年,AP1000首堆三門核電站發電在即,重大專項共組織150余家企業,近兩萬多人參與研發,具有2066項知識產權成果支撐,實現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獨立出口權,并構建了完整的三代核電產業鏈,使我國核電產業具備了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47年,上海核工院在實踐和創新中培育出了獨特的核心競爭能力,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曾這樣贊譽:“上海核工院是在中央第一代領導核心的關心下建立起來的,是伴隨改革開放進程進一步成長起來的,是伴隨我國核電發展的實踐壯大起來的,過去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現在和將來還要做更大貢獻。”
(資料來源: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