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中核告別孫勤時代 華龍一號是最大遺產

中核告別孫勤時代 華龍一號是最大遺產

來源:核電觀察 發布日期:2016-12-14

  12月12日下午三點,中核集團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會上中組部副部長高選民宣布了關于中核集團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孫勤到齡退休。至此,中核告別了7年的孫勤主政時代。大會同時宣布原中核建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壽君任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核建王壽君接棒孫勤

  按照慣例,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齡一般為60歲,視具體情況可延期至63歲。1953年6月出生的孫勤在今年6月已經達到了退休年齡,最終延遲至12月退休。有業內人士認為,孫勤接班人選此前尚未敲定,是孫勤延期退休的原因之一。

  孫勤出身自核工業地礦系統,畢業于傳統的涉核院校中南礦冶大學(現中南大學)地質系。早在核工業部時期,孫勤曾長期在華東勘探局工作,后逐漸升至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孫勤還曾分別在涉核的主管部門國防科工委與國家能源局任職。2009年8月,中核集團原總經理康日新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時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的孫勤回到中核集團擔任總經理,中核進入孫勤時代。2012年,中核組建董事會,孫勤任董事長直至今天退休。

  1955年出生的王壽君現年61歲,出身核電建設系統。在中核總公司拆分為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之前,王壽君曾在中核總公司任職。拆分之后,王壽君先后在中核建、中核集團任副總經理。2007年,國家核電籌備成立,王壽君擔任國家核電副董事長,總經理,2012年,王壽君調任中核建任總經理,后擔任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度被業內認為有望接任孫勤的中核集團總經理、中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核電董事長、中候補委員錢智民最終沒有接任。錢智民現年56歲,出身廣核集團,2005年,不滿45歲的錢智民即已擔任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2010年,錢智民調任國家能源局任副局長,2012年中核組建董事會,孫勤擔任中核集團董事長,錢智民調任中核集團任總經理,孫錢二人自此搭檔執掌中核至今已經四年有余。相比王壽君的工作經歷,在調任中核集團總經理之前,錢智民并未在中核集團工作過。

中核的孫勤時代

  從2009年臨危受命執掌中核,到如今到齡退休,孫勤在中核的七年生涯,經歷了國內核電從大規模發展,到2011年日本核事故而暫停,再到2012年末提高安全標準后重新啟動至今緩慢恢復的過程。孫勤任職期間,中核旗下核電資產繼續壯大,中核所屬秦山、田灣、福清、昌江、三門五大核電基地不斷有新的核電機組開工或投產,此外,亦有徐大堡、漳州、滄州等新核電基地在進行前期籌備工作。截止目前,中核旗下共有16臺機組投運,9臺機組在建。

  孫勤任內,中核的資產證券化實現突破。中核內部將業務劃分為八大產業板塊。2014年孫勤在兩會前夕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八大產業板塊都能實施股份化改造。目前,中國旗下核電板塊已經通過中國核電(601985.SH)實現在A股上市,根據今年兩會前夕核電觀察專訪孫勤時獲得的信息,中核旗下核技術板塊與燃料板塊的上市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

  研發方面,孫勤任內,中核集團擬定了中期的研發規劃。2012年,中核發布了“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2015年,中核又啟動了龍騰計劃的第二批項目。由于歷史沿革原因,中核集團是國內涉核企業中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研發能力的企業,龍騰計劃中擬定的研發規劃涉及核產業鏈前端的鈾礦勘探采冶、燃料元件技術,反應堆相關的大型商用壓水堆及小堆技術,后端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以及核技術應用領域相關的核素制品技術等。

華龍一號是最大遺產

  在核電觀察看來,對中核集團而言,孫勤任內留下的最大的遺產莫過于華龍一號。

  孫勤任中核一把手的7年,貫穿了中國核電產業格局變遷的兩個時代:國家核電的出場與國家電投的成立。這期間,中核自主的商業壓水堆技術從孫勤上任之初的難尋用武之地到目前形成華龍一號技術成功落地做實,孫勤在其中的推動必不可少。

  孫勤上任的2009年,為了引進美國三代AP1000核電技術而成立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處在朝陽時期,三門一期、海陽一期兩個AP1000依托項目在當年分別開工。在當時看來,待依托項目投產之后,AP1000技術將主導未來國內的核電市場。

  當時,中核亦有自主研發多年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型號CNP1000,然而當時新建的核電項目以采用法國M310核電技術的改進堆型為主,該技術通過引進之后的消化吸收,已經比較成熟。中核的CNP1000并未獲得應用機會。

  這也就意味著當時新建機組以M310改進型為主,未來新建機組以AP1000為主,中核此前有技術積累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將難有市場。

  然而隨著環境的變化,孫勤終于等來了機會。

  福島事故之后,國務院要求新建核電項目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中核與中廣核隨后分別在此前的研發基礎上推出了自己的三代核電項目型號,并且以出口核電需要建設示范項目為由,推動在各自廠址上自主三代技術的落地。這為后來華龍一號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避免重復競爭,能源局牽頭要求兩家將技術融合為統一的技術,否則不予落地,與之前AP1000主導國內未來核電市場的預期相比,這已經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從2013年起,雙方開始融合工作,并在2014年形成初步技術方案。這個雙方的融合技術被命名為華龍一號,孫勤曾在今年兩會前夕接受核電觀察專訪時提到,華龍這個名字,正是出自他的提議。

  此時,外界環境的變化也朝著有利于華龍一號的方向發展。受困于新技術首堆遇到的一些問題,AP1000依托項目的工期不及預期,新AP1000項目審批隨之不斷延后,在核電已然重啟之后,一度曾面臨無米下鍋的中國核電,華龍一號借機成功卡位,在2015年5月借助福清三期的開工成功落地。

  國內核電格局也再次迎來變化,面臨核電業主牌照隱患的國家核電最終與中電投合并為國家電投,解決了自身的后續發展問題,同時也更加做實了三大核電公司各自為政的局面。作為引進主體的國家核電與具備核電業主資質的中電投合并后,新的格局下,AP1000的主導地位已不像最早預期的那么穩固,中核、中廣核都更傾向于在未來新項目上采用自己版本的華龍一號技術。

  而在與廣核的融合過程中,憑借更久的技術研發積累和更多的業界專家資源,中核也處在相對有利的地位。融合方案中,核心的堆芯技術方案最終選取了中核的177堆芯,而雙方在安全系統差異上的分歧至今未能彌合。
  
  縱觀整個華龍一號誕生的過程,從上任初期的自主技術應用無望,在核電重啟后以走出去為由尋求國內示范項目落地覓得一線生機,在外部環境變化之后抓住機會落地,并在融合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這一系列操盤,為中核保住自己的研發力量,并帶動相關燃料、裝備技術的研發奠定了基礎,并很大程度改變了未來中國核電產業的格局。

  在現階段,華龍一號示范項目仍在建設階段,在高層授意下為了進一步融合而成立的華龍公司始終未能明確公司的定位,融合進度并不及預期。對孫勤來說,他的任期已經走到頭,華龍這一遺產對繼任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