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6-06-02
這是我國核電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這是我國核電打好基礎、掌握核心技術、全面研發創新三個階段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今年的6月2日,我國核電自主化的代表性工程秦山二期核電迎來開工建設20周年!20年前,在秦山山脈的楊柳山,秦山二期核電工程開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自主管理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從山野阡陌間艱難起步;20年后,四臺6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昂然矗立、夢想成真,“走出了一條我國核電自主發展的路子”。
堅持自主創新發展 提升自主化管理水平
1986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秦山地區建造兩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1996年6月2日,秦山二期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秦山二期承載著我國核電“自主化”的夢想和使命,通過20年的創新探索、卓絕實踐,實現了我國二代改進型核電站技術的突破和優化,為更好滿足核安全法規積累了經驗,為更快與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為我國掌握先進三代核電技術,培養核心人才提供了堅實保證,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核電技術研發能力。
秦山二期核電工程堅持以自主設計為龍頭。在建設1、2號機組的過程中,中國核工業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坎坷,自主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總體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通過對核電站300多個系統、20多萬臺設備、上百萬張設計圖紙的研究、實踐,取得了包括核心技術在內的300多項技術創新和改進。3、4號機組按照“翻版加改進”的原則持續改進,共確定了以“十大技術改進”為重點的1408項技術改進。通過改進,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得到極大提高。
秦山二期核電工程堅持自主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規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推動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在秦山二期3、4號機組建設過程中,創新實踐工程EPC總承包管理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條核電工程總包管理新模式,為中核集團公司在福清、方家山核電工程順利啟動首批核電總包管理模式提供了“活字典”。秦山二期還首次在核電工程建設中采用監理制和招投標制,設計和建安總承包,通過技術談判選定的合格中外供貨商供應設備,形成了“業主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這套成功的模式使得整個核電站的建設管理和組織置于業主的直接管理之下。
秦山二期核電工程堅持自主創新。1號機組的反應堆穹頂重達173噸,原有的吊裝施工技術存在延誤進度計劃的隱患,為此,秦山二期科學決策、大膽創新,決定采用穹頂整體吊裝技術,這在國內尚屬首次。1998年11月10日,1號機組比二級計劃提前5天實現了反應堆安全殼穹頂吊裝的里程碑目標,穹頂整體一次吊裝成功。自主開發的控制棒驅動機構Ω焊機及切割機,成功應用于工程安裝中。秦山二期對施工技術的自主創新不僅有效縮短了工期,也為后續核電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
掌握核電關鍵制造技術 助推裝備國產化戰略升級
“凡是中國自己能干的都自己干?!鼻厣蕉诠こ淘谠O備采購上不斷推進裝備國產化,堅持“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對于當時國內廠商還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一些關鍵設備,通過“市場換技術”方式,對外引進先進技術,加快消化吸收進程,盡快轉化為設備制造企業的生產能力,由此確定了一批重大核級設備的國內制造廠和科研攻關項目。這對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以秦山二期核電工程為依托,國內各核電設備制造企業不斷提高設備制造自主化比例,努力實現核電設備制造業的戰略升級。上海電氣為秦山二期2號機組生產出我國首臺核電站壓力容器。目前,國內核電裝備行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等三大裝備集團為龍頭,由第一、第二、上海三大重型機械集團提供核電主要鍛件為依托的核電市場基本框架。同時,逐步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共同建立起較完整的核電設備制造體系。在秦山二期核電工程1、2號機組55項重要設備中,有47項基本實現國產化,平均國產化率達到55%以上,3、4號機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5%以上。目前,國內已有140多家企業或單位獲得了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許可證,絕大部分主設備均可在國內加工完成。2016年1月28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壓水堆核電站用于“華龍一號”的CF3先導燃料組件在秦山第二核電廠2號機組完成第一燃料循環輻照考驗,開始從堆芯卸出。至此,該組件完成了首個燃料循環的堆內輻照考驗。這一里程碑節點的實現,對進一步推進燃料組件設計自主化、材料制造國產化具有重大意義,也是“華龍一號”能夠出口的關鍵環節。
夯實核電建設管理根基 創造運營管理佳績
20年來,秦山二期核電工程建設運營實踐,培養了一大批核電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我國核電建設積累了科研設計、建筑安裝、工程監理、設備制造、調試運行及工程管理等一整套核電國產化的寶貴經驗。秦山二期工程堅持自主運營,按“調試運行一體化”總體考慮,以本廠運行、維修和生產人員組建調試階段的臨時機構——調試隊,自主調試,負責擴建工程調試的組織協調工作,實現了人員培養和調試向運行的順利交接與平滑過渡,為機組的安全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秦山二期通過實行崗位強化培訓、處室專人指導、嚴格技能考核等手段,強化員工關注知識管理,加大運行、維修、技術支持、調試等人員的崗位培訓力度,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骨干人員,還先后向三門核電、福清核電、湖南桃花江核電以及海南核電等輸送了百余名專業骨干力量。秦山二期核電工程成為培養鍛煉我國核電自主設計隊伍的重要平臺,“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以及“華龍一號”設計團隊的很多骨干都參與了秦山二期設計工作并承受住了自主化壓力的考驗,成為核電設計的領軍人物。
在秦山二期核電工程全面建成之際,恰逢方家山核電工程進入安裝調試高峰。在“集團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發展戰略指引下,原二期工程建設團隊融入到方家山工程管理和調試工程中,積極與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及各參建單位積極推進建安工程、調試試驗、安全管理等工作。秦山二期工程“調試安裝工程負接口”以及核島和常規島的兩個日協調會,借鑒性應用在方家山工程調試中,高頻度、高效率的“兩會”極大推動了方家山工程的執行力度,為創造“方家山速度”提供了堅實保障。
秦山二期4臺機組投入商運后,始終保持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機組負荷能力因子逐年提高。尤其是在秦山地區管理模式優化后,集約資源,統籌管理,不斷完善運行規程和管理體系、持續改進人因管理。2006年,2號機組的負荷因子為90.3%,綜合性能指標在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統計的全球438座核電站中排名第57位。2008年,2號機組在第四個燃料循環創造了連續功率運行336天的電廠運行紀錄,創造了連續三個燃料循環無非計劃停機停堆的歷史最好業績。2014年,3號機組WANO綜合指數排名在全世界381臺在運核電機組中排名第一。截至今年4月,秦山二期四臺60萬千瓦級核電站總共安全發電1764.95億千瓦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20年的連續建設運營,不僅開創了我國自主核電建設從原型堆向商用堆的轉化,還推動了核電裝備制造的突破與升級,更為秦山核電形成對外服務的核心能力提供了積淀。
站在我國核電30多年發展和秦山二期核電工程20年發展的節點上,秦山核電基地已成為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放眼未來,秦山核電基地將發揮自主發展核電形成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經驗優勢和先發優勢,展示秦山特色,拓展對外服務產品項目,用未來30年的時間再造一個新秦山,為浙江省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和我國核電事業安全高效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彭喆)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