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時間2008年5月6日下午,俄羅斯和美國在莫斯科總統飯店共同簽署一項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雙方簽約代表分別是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負責人謝爾蓋·基里延科和美國駐俄大使威廉·伯恩斯。根據協議,美國可以獲得俄羅斯的核技術,并向俄羅斯移交利潤頗豐的乏燃料貯存業務。
這項協議在俄羅斯弗普京總統任期最后一天、新總統梅德韋杰夫就職前一天簽署,表明美國就核問題與俄羅斯的合作方面的政策發生了逆轉。近年來,美國與俄羅斯因如何處理伊朗核威脅意見相左,造成了兩國核合作的趨冷。
美國駐俄大使威廉·伯恩斯在簽約儀式后表示,“今天,我們是核合作伙伴,具備并承擔著惟一的全球核領導地位的能力和責任。”
這項協議,將使美國能夠接觸俄羅斯最先進的核技術。專家認為,這對美國非常重要。美國自1979年三里島事故和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以來,核研發活動實質上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美國對了解俄羅斯快中子反應堆、核燃料再循環方面的研發進展,以及購買俄羅斯濃縮鈾非常感興趣。
根據美國大使館的情況說明書顯示,這項協議還有可能允許其他國家將乏燃料貯存從美國轉移到俄羅斯。
不過,燃料貯存計劃在俄羅斯環保主義者和普通民眾中已經引起激烈情緒,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將俄羅斯變成全世界的核傾倒場。
基里延科表示,這項協議并不意味著俄羅斯會從其他國家進口核燃料。“俄羅斯現在不進口核燃料,將來也不會進口”。
有關這項協議的準備工作,是在2006年兩國總統承諾增強核合作之后啟動的。
美國當局表達希望與俄羅斯保持合作的意愿,反映出美國方面現在已將俄羅斯作為說服伊朗放棄核武器計劃的合作者,而非阻撓者。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Rose Gottemoeller說:“布什政府正在向莫斯科亮起核合作的綠燈。這是對布什和普京當局之間長期友好關系的承認,同時也為新的‘克林姆林宮和白宮’政府之間的成功核合作奠定了基礎。”
美國目前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主要經濟力量都簽署有類似協議。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簡介:
由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于1993年組建成立。是俄羅斯國內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大規模研究俄羅斯內政、經濟和國際關系基本問題的研究機構。它將研究成果提供給俄羅斯最高決策層,成為俄制定有關政治、經濟和外交重要政策的可靠依據。在俄羅斯向自由市場經濟社會轉軌期間,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來源:美聯社
編譯:劉軍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