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向法國出口聚變工程技術
來源:證券時報 發布日期:2016-04-26
04月25日訊 法國聚變實驗裝置WEST首套離子回旋天線竣工典禮25日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舉辦。由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成功研制的該套天線,是中國首次向法國出口聚變工程技術。
據中新網報道,離子回旋加熱天線是聚變研究實驗裝置的關鍵部件,結構復雜,冷卻管路復雜繁多,工藝技術要求高。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承擔法國的高功率、長脈沖、主動冷卻離子回旋加熱天線研制,共計三套,是為WEST裝置提供9兆瓦的加熱功率,加熱持續時間長為1000秒,是WEST裝置重要的輔助加熱方式。
據介紹,今年4月10日首套離子回旋天線2084個零部件全部完成,法國專家檢測表明天線各個關鍵部位滿足現今技術指標和總體性能要求,并認為該天線的高質量順利完成是整個WEST裝置升級過程中的重要進展。
據中法聯合實驗室jean-Michel BERNARD主任介紹,2013年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與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聚變研究所簽署成立聯合實驗室,決定將三套回旋加熱天線放在合肥研制。如今2800多個部件依次經過切割、制造、鉆孔、焊接、調試等研制成功,幾天后該天線將運往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聚變研究所。
WEST是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在建的托卡馬克裝置。
機構研報顯示,2015年全國核電裝機容量2643萬千瓦,年均增速約為17%。目前,中國核電(601985,股吧)發電總占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3%,具有較大增長空間。國家目前已建成運行2
座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已建成的核廢料處理場使用的關鍵設備主要依靠進口,價格高且受到生產國出口管制的影響,未來設備國產化是大勢所趨。到2030年全球預計將有200多臺現役核電機組關閉,退役市場規模將近1000億美元。秦山核電30萬千瓦機組預計退役時間大約在2025年,未來民用及軍用核退役相關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東吳證券(601555,股吧)表示,繼續堅定看好核電作為“清潔,高效,安全”能源的未來潛力!預計2030年,核電發電量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8%-10%,目前僅3%。核電發電量未來15年將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全國核電發電量1689億千瓦時,同比+30%(火電同比-2.8%),約減少燃煤5373萬噸。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