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華龍一號”領跑中國核能

“華龍一號”領跑中國核能

來源:北京晚報 發布日期:2016-04-25

  如果說找一個能代表我國最新核技術發展水平的工程,那非 “華龍一號”莫屬,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落地福清核電五號機組,此舉標志著我國三代核電技術邁進世界先進行列。技術研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1核能代表工程進展順利

  在第二十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上,中國核工業集團董事長孫勤介紹,“華龍一號”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177堆芯。反應堆堆芯采用177組燃料組件,在提高堆芯輸出功率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堆芯平均現功率密度,體現了創新的理念和有充分保證的安全性。對此國家核安全局指出,177堆芯是真正的創新。二是核燃料自主化。“華龍一號”的燃料組件采用自主研發的CF系列先進核燃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華龍一號”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一環。三是裝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90%以上,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主泵、堆內構件、控制系統等核心裝備都具有很高的國產化率,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制造業的強項,保證“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與經濟性的統一。

  目前“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有望在“十三五”初步形成規模。未來,“華龍一號”將通過工程檢驗和項目拉動,實現技術的不斷創新,中核集團將繼續開發出經濟性更高、先進性更高、功率選型更好的新一代華龍技術。

  2福島核電站正建凍土墻

  來自日本應用能源研究所的松井和明在第二十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上介紹了福島核電站后期的處理情況,據他講,福島核電站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中受到了影響,但是直接死亡的人數并不是很多。海嘯使得福島核電站四號堆發生了氫爆,反應堆廠房被損壞。需要將乏燃料從水池里逐漸取出來,現在4號堆已經取完了,其他的堆還在繼續開展工作,這可能還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現在做的還有從堆型里處理余熱,還有就是安全殼的通風,這些對所有的電廠都是適用的。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做得好的話,我們可能當時避免一個堆的熔化。”

  至于污染水的處理問題,松井和明介紹,現在正在反應堆下面建凍土墻,防止地下水浸入反應堆廠房下面的泥土里面去,避免加大污水量。同時日本還對正在運營的核電站進行了安全方面的升級改造,防水墻的安全指數比歐洲還要嚴,抗震指數也更高,同時還要確保直流電、交流電等供應系統更加可靠,“福島事故已過去五年了,我們做了很多的事,也在與國際社會分享我們的信息。”

  3首次設立核科普展區

  在普通人印象中,“核”似乎與國防工業聯系在一起,在本屆核工業展上,一些核技術應用領域的產品展示讓不少觀眾感嘆“原來核技術離我們這么近”。為了增加展覽的生動性和接近性,主辦方中國核學會新增了科普展區和“核科普獎”獲獎作品競賽專區,其中“核我探秘”科普展覽專區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數十件實物模型和互動模型首次集中面向觀眾展出, 一臺尿素呼吸試驗測試儀(診斷幽門螺桿菌)讓一位觀眾回憶起體檢時自己也用過這套儀器。在展覽現場,觀眾站在一個特定區域,面前的屏幕上就會出現模擬CT檢測的場景。

  某核能研究院帶來了一臺移動式自循環空氣凈化器參展,原來這是一項軍轉民用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現場封閉空間的放射性空氣進行核級過濾凈化。“我們的技術能做到0.3微米以上放射性氣溶膠實現99.99%的過濾,目前向民用領域推廣不存在技術問題。目前要做的是找準產品定位,要和其他產品差異化競爭。”

  目前,核技術已應用到能源供給、信息技術、應急救援、醫療用品等多個領域,科普展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觀眾核能技術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用小型回旋加速器可以提高癌癥治療水平;鈷60輻照可使食品滅菌保鮮、醫療器械消毒;碳-14測年法能破解考古難題; 射線找礦讓地質工作者如虎添翼……核技術的應用讓人大開眼界。

  本屆核工業展還注重了精神表達與成就展示。展覽呈現了核工業創建之初的珍貴照片,其中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核科技功臣皆有大幅照片展示,郭永懷,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彭桓武、王淦昌等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熠熠生輝。

  4核能發展前景廣闊

  “核”對一個國家來講,首先是在國防上的作用,核武器比常規武器有更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且造成放射性污染, 對環境生態有長期的、嚴重的后果。有鑒于此,核武器成了現代某些國家軍事戰略的基礎,如美國的“遏制戰略”、“大規模報復戰略”、“威懾戰略”等,都是以強大的核力量為后盾的。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很重視核技術和核工業的發展,毛澤東曾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64年1月16日,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 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表明中國的核工業已有較快的發展,建成了比較完整的核工業體系。

  中國核學會科普外宣部部長陳曉鵬介紹,除國防以外,今天的核工業已有很多轉向民用服務,如核能轉換為電能、熱能、機械動力等。與有機燃料相比,核燃料具有異常高的熱值,成品燃料的貯存和運輸費用較少,因而在選擇核電廠址時,不受燃料開采和加工地區的地理限制,從而適于在缺乏有機燃料和水能資源的地區提供能源,也適于用作持久航行的遠洋船艦的動力。核電站在正常運行情況下釋放的有害物質比火電站少得多,有利于環境保護。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資源有限,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又在不斷增長,因此,核電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大力發展核電已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總趨勢。

  核電發展從技術指標來看,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核電站主要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發的原型堆和試驗堆。第二代核電站指七十年代至現在運行的大部分商業核電站基本堆型,它們大部分已實現標準化、系列化和批量建設,主要有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

  繼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核電發展受到嚴重挫折,但由于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不斷減少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核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依然備受重視,許多國家都在開發更為先進安全環保的核電站。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電力研究所在美國能源部和核管會的支持下,經多年努力,制定了一個能被供應商、投資方、業主、核安全管理當局、用戶和公眾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提高安全性和改善經濟性的核電廠設計基礎文件,即適用于先進輕水堆核電站設計的“用戶要求文件(URD)”。隨后,歐共體國家共同制定了類似的文件:“歐洲用戶要求文件(EUR)”。現在,人們通常把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電反應堆稱作先進堆核電站或第三代核電站。

  陳曉鵬介紹,雖然核能的環保效益突出,但在經濟上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尤其是三代技術,建造成本高,未來要想真正發揮核能的重要作用,必須提高其在低碳能源中的競爭力。

  第四代核電站目前正在進行概念設計,有關國家已多次舉行國際會議探討未來核電站的發展問題,有業內人士預計二三十年后第四代核電站有可能會投入商業運行。“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陳曉鵬表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核能技術已經滲透到能源、工業、農業、醫療、環保等各個領域,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核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利用裂變能到開發聚變能,它必將成為最終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能源。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