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代核電設備用焊材全面實現國產化自主化
來源:工程設備所、科研部 發布日期:2016-04-08

“焊接材料研發中心”揭牌
近日,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和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大西洋)共同研制的“核電設備及安裝用低合金鋼、不銹鋼焊接材料”順利通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的成果鑒定,標志著重大專項確定的三代核電設備用焊接材料已全面實現國產化和自主化。
我國已建和在建的核電站主設備制造和安裝過程中所用的關鍵焊接材料,幾乎都需要國外進口。2012年起,在重大專項支持下,我院聯合四川大西洋、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中國一重、中國鋼研等單位聯合開展了核電設備用焊接材料研制工作,全面實現焊接材料的國產化。通過四年的艱苦努力,完成了涵蓋全部八大類、20種焊接材料的研制任務,解決了焊縫金屬超純冶煉、微量元素控制、成型工藝把握等技術難點,掌握了核級焊接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專用牌號的焊接材料產品及制造工藝控制文件,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鋼安全殼埋弧橫焊焊絲/焊劑為國際首創。焊接材料產品經第三方驗證,各項性能指標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已有6種焊接材料產品實現工程應用,申請發明專利15項,認定技術秘密13項。
國家核電副總經理、上海核工院院長鄭明光認為,核電設備用焊接材料的成功研制,是繼大鍛件、蒸發器U型管等國產化后的又一項重要突破;同時呼吁各方重視焊接材料等重大專項成果及產品應用,保持技術發展動力,持續提升技術水平,支撐三代核電站安全可靠和高效發展。
樣品展示
會后,上海核工院和四川大西洋舉辦了共建“核電焊接材料研發中心”揭牌儀式,鄭明光和四川大西洋董事長李欣雨共同為研發中心揭牌。研發中心依托的 四川大西洋焊接產業園,占地面積933畝,投資18億人民幣,建成后具備年產2.5萬噸核電、軍工焊接材料的生產能力。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機械科學研究院、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氣、哈電重裝、東方重機、上海核工院和四川大西洋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出席了鑒定會并見證了揭牌儀式。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