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中核華興公司2016年工作(表彰)會暨二屆五次職代會在南京召開。153名職工代表和69名工作會代表分別在主會場和18個視頻分會場參加會議,共商公司改革發展大計,會議明確了2016年工作思路、各項任務目標和重點工作。公司董事長李旭亮出席會議并講話,部分離退休老領導應邀參會。預備會上,公司工會主席張首男就會議籌備情況、大會日程、增替補代表、代表資格審查、大會主席團成員、執行主席、表決方式等事項向大會進行了說明。與會代表觀看了公司“十二五”主要業績回顧片和集團公司新標識宣傳短片。職工代表對公司領導班子及成員開展了民主評議和測評。
在上午的大會上,中核華興公司總經理陳寶智作題為《站在新起點、構建新格局,以改革創新推動公司發展邁上新征程》的總經理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公司改革發展的“轉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保增長”任務,公司直面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主動作為、逆勢圖強,圓滿完成了集團下達的任務目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19%;公司加快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經營策略,為轉型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報告從經營情況、領導與治理、戰略管理、員工發展、運營與管理、黨建和紀檢工作等方面對2015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回顧,從宏觀經濟、行業趨勢、核電發展、新業務模式等方面分析了當前公司面臨的形勢。
對2016年的工作,報告提出,要緊緊抓住“十三”五規劃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大好機遇,在轉型發展已經初見成效的基礎上,明確改革、發展重點,進一步轉觀念,以文化引領轉型;抓改革,借力國企改革東風;調結構,打通公司發展脈絡;促發展,增強自身發展實力。報告明確了2016年要著力抓好的五項重點工作,即筑文化,塑品牌,樹信心,順應公司發展新形勢;強基礎,嚴管控,防風險,緊跟公司發展新要求;抓改革,謀轉型,促創新,激發公司發展新活力;調結構,補短板,止虧損,打造公司發展新格局;強黨建,帶隊伍,正風氣,營造公司發展新氣象。
中核華興公司總會計師李成富作《2015年度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報告》,總結了公司2015年度業務招待費列支及納稅情況、主要用途以及各單位業務招待費支出情況。報告提出,要高度重視業務招待費的控制工作,堅決反對“四風”、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工作;以績效考核為手段,量化業務招待費;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做好源頭控制,狠抓業務招待費管控的關鍵環節;加大監控力度,全過程跟蹤招待費支出情況;拓寬信息公開渠道,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嚴格執紀問責,加大問題查處力度。
中核華興公司工會主席張首男作題為《聚焦中心、創新引領、服務職工,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凝心聚力》的職代會工作報告。報告對2015年的工會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部署了2016年工會重點工作。報告指出,2016年是工會的基礎建設“落實年”,公司工會主要圍繞以下思路開展工作,即相融相合,串起工會工作“資源鏈”;重心下移,打造工會工作“新干線”;夯實基礎,力求效率質量“雙提升”;開拓思路,探索價值實現新途徑;燃起溫度,多做“娘家人”的暖心事;增強力度,匯聚切實維權的正能量。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強化服務中心職能,深化關愛員工工作,拓展工會工作渠道,提高基礎管理水平,做實文化陣地建設,適應新型業務和管理模式需要,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
中核華興公司董事長李旭亮在會上講話。他對公司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對公司未來發展提出幾點希望:一是進一步規范公司治理,推進持續健康發展;二是進一步認清經濟形勢,增強發展戰略定力;三是進一步分析內外條件,認真制定“十三五”規劃;四是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維護發展穩定大局。他要求公司廣大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和公司發展戰略,團結奮進,扎實苦干,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譜寫公司發展新篇章。
在下午的大會上,陳寶智總經理作《職工代表提案解答報告》;會議公布了民主評議測評公司領導班子及成員的結果。陳寶智代表公司與各二級單位簽訂了2016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會上還對2015年度公司勞動模范、工人先鋒號、文明單位、文明創建先進集體、科技獲獎單位、質量安全獲獎單位和個人以及優秀勞務工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中核華興公司黨委書記張衛兵作總結講話,對公司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職工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努力實現“十三五”的良好開局;二是融入中心、敢于擔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強化思想引領、提升素質,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人才隊伍建設;四是轉變作風、務求實效,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五是固本強基、務實創新,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六是突出紀律審查,持續加大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七是目標引領,務實高效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八是積極作為,發揮新形勢下工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董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