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兩大核電巨頭合資的華龍公司,將如何助力中國自主核電出口

兩大核電巨頭合資的華龍公司,將如何助力中國自主核電出口

來源:澎湃新聞 發布日期:2016-02-26

    盡管融合路上難關重重,但由國內兩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等股比組建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龍公司)正在緩緩成型中。據了解,目前華龍公司相關高層管理人員已基本就位,雙方正在協商相應的人員安排。

    “華龍公司成立之后,負責的是華龍技術建設過程中的設計以及后續改進,但華龍公司本身并沒有市場開發方面的任務。所以在市場開發方面,應該還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各自開發,但我們使用的技術,都會來自于華龍公司。”在近日于深圳舉行的中廣核集團華龍一號國際峰會上,該集團副總經理鄭東山對澎湃新聞稱,華龍公司作為華龍技術的擁有者,今后會授權兩大核電集團進行市場開發,“一定會有助于示范項目的建設同時也有助于海外技術推介,并且也會有助于華龍技術自身的優化和完善。”

    華龍一號是在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ACPR1000+基礎上雙方聯合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獨立出口的三代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型。自誕生之日起,華龍一號的技術融合問題始終擺在眼前。業內認為,盡管ACP1000和ACPR1000+同宗同源,均基于中國已掌握的從法國引進的M310核電技術,但具體參數差異很大,尤其是安全序列可謂完全不同。在“融合”上,目前看來形式大于內容。

    縱觀華龍一號的發展過程,從2014年8月22日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簽署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協議開始,之后每一輪“融合”都離不開高層的施壓與撮合,這也正是外界認為華龍公司在促進技術融合上難關重重的原因。如果沒有外力的驅動,在商業模式和行業定位都尚不清晰的情況下,華龍一號能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的出口帶來多大助力?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成立于1月22日的華龍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工程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核電領域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勘察、工程設計。
根據去年12月30日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和中廣核集團事長賀禹在北京簽訂的合資成立華龍公司的協議,華龍公司將積極實施國家核電發展戰略,致力于持續融合與發展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統一管理并實施華龍技術、品牌、知識產權等相關資產在國內外的經營,推動華龍一號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也就是說,“進一步融合并發展華龍技術”是華龍公司的主要使命。當被問及接下來雙方的融合路徑及計劃時,鄭東山對澎湃新聞表示,技術一直在發展,華龍公司本身既要為現有的示范項目提供設計和技術支持,也會為海外核電項目提供相應的服務。“從開發商、建造商、運營商的角度來講,我們希望有一個能力強、響應快速的華龍公司,不僅僅滿足中廣核的核電項目,也滿足中核的核電項目。”

    鄭東山稱,華龍公司今后的商業模式,還得由華龍公司自己來確定,主要是為華龍技術的開發商和建設商提供設計、咨詢和后續服務,“這種服務是基于商業合同的服務,而不是說華龍公司既然是由兩家集團合資組建的,那你給我提供服務就是免費的,目前我想不是這樣。”

    盡管從企業運作到商業模式都尚不清晰,融合路徑也依然迷霧重重,但至少從形式上看,華龍公司的誕生,使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成為“出自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品牌”。品牌與專利,是兩碼事。當天也有外媒提出了是否存在“兩個華龍”的質疑,鄭東山予以了否認。

    一個不確定因素是,源自外部強大的行政推動力會否繼續出現?對于華龍公司的未來發展路徑而言,這是很關鍵的因素。在中國現有的錯綜復雜的核工業體系下,要使華龍公司實質性推動技術融合的同時,更大程度地汲各方所長,離不開進一步的頂層設計。現今每一種關于華龍公司未來走向的大膽猜想,都與體制變革息息相關。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