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發布日期:2016-01-07
中國核電技術從起步開始發展到今天,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歷程。從最初的設備國產化率只有1%到技術出口海外,中國核電正成為國家名片。這張“核電名片”的國際辨識度越來越高。
2016年第一天,也是“十三五”的開局首日,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旗下兩大核電基地相繼傳來喜訊:1月1日,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簡稱:防城港核電)、陽江核電有限公司(簡稱陽江核電)先后發布消息,宣布防城港核電站1號機組、陽江核電站3號機組分別于當日完成所有調試工作,具備商業運營條件,開始進行上網電量的統計。 中國的核電技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就開始著手開展,現目前規模已經相當大,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數量在12座上下。未來將還會建成至少十座大型核電站,而這些核電站大部分都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十三五”規劃明確顯示,中國每年將新建6至8座核電站,并將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結合能源行動計劃中“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2016-2020年核電投產裝機年復合增速約25%。 按照“十三五”期間國內平均每年8臺機組的審批以及海外2臺機組的出口規模來測算,每年的裝機規模約10Gw,按照14元/W的投資成本,每年的投資額約1400億元,其中設備占比60%左右,市場空間840億;長期來看因核電經濟性可媲美火電機組,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同時隨著內陸核電的批準以及一帶一路提振出口,預計2020年之后設備市場將超千億。 近期,日本媒體對中國核電發展進行了報道,為了成為“核能強國”,中國開始加快培育關聯產業。為了進一步強化競爭力,據說中國政府正在研究將中國核工業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進行合并。以形成與追求規模效益、接受東芝旗下西屋公司提供技術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兩強”格局。中國核電行業已經由“韜光養晦”進入了爭奪國際市場的新階段。 此外,2015年,“華龍一號”在國際市場開發取得重大突破。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已開工建設;阿根廷項目簽署框架合同;英國項目簽署投資協議,BradwellB項目擬參考防城港3、4號機組建設。核電走出國門,將成為我國踐行“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落腳點之一。展望未來,隨著采用“華龍一號”等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項目逐步開工、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我國核電技術受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將逐步提高,利好核電產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A股相關受益標的: 核電設備板塊市場,建議關注行業空間大,未來成長性強以及彈性大的標的:建議關注江蘇神通、臺海核電、中核科技以及中國一重。 電站投資及運營板塊,參考其未來成長性、目前估值水平以及資產的稀缺性:建議關注A股中國核電以及港股中廣核電力;同時關注國電投核電潛在上市平臺中國電力新能源。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487號   京ICP備1502187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