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廣核總經理張善明與哈原工總裁朱瑪伽里耶夫•阿斯卡爾在京簽署了《關于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
瞄準核燃料自主供應,中廣核與“一帶一路”橋頭堡哈薩克斯坦在核燃料循環前端領域的合作正向縱深發展。
12月14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總經理張善明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下稱哈原工)總裁朱瑪伽里耶夫•阿斯卡爾在京簽署了《關于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下稱商業協議),標志著中廣核在哈薩克斯坦合資生產核燃料組件事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在當前及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廣核作為中國最大核電業主的地位不可動搖。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14臺,裝機容量1492萬千瓦,是全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此外,中廣核還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在建核電機組12臺,裝機容量1445萬千瓦。與其旺盛的核燃料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期以來中核集團對核燃料組件供應的壟斷專營。為保障核電站的燃料安全供應,中廣核早在2006年便成立了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鈾業),承擔中廣核所屬核電站全壽期核燃料供應和技術服務任務,核燃料也是中廣核四大業務板塊之一。
2008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商務部發布公告,授予中廣核鈾業核燃料進出口專營資質。這一資質意味著中廣核鈾業可以從海外進口天然鈾和核燃料組件,世界頭號鈾礦生產國哈薩克斯坦成為其海外首個突破口。
資料顯示,哈薩克斯坦鈾礦總儲量約150萬噸,已探明鈾礦儲量占世界總量19%。哈薩克斯坦第一座鈾礦發現于1951年,蘇聯時期就已建立起鈾加工部門,基礎設施發達,專業干部素質高。當時有2家聯合體從事探鈾作業,11家礦業局從事采鈾作業。自2009年以來,哈薩克斯坦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產鈾國,鈾產量增長速度極快,從2001年的2022噸到2013年超過2.2萬噸,12年間增長了10倍,2013年鈾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38%。2015年,哈薩克斯坦鈾產量達到2.3萬噸。
但哈薩克斯坦的抱負遠不止核原料生產。多年來,哈薩克斯坦一直謀求從鈾資源大國向附加值更高的核燃料供應商躍升。另一方面,在海外鈾資源布局逐步鋪開的同時,中廣核也在尋求核燃料領域自主化的突破。與國內新建核燃料產業園受挫相比,在哈薩克斯坦建廠生產核燃料并運回國內“曲線救國”成為另一種選擇,雙方一拍即合。
一年前的2014年12月14日,中廣核與哈原工簽署了《關于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下稱框架協議),啟動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建設核燃料組件廠等一系列重大互利合作事宜。為落實該框架協議,14日簽署的商業協議,在框架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里程碑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以統籌指導兩個項目的落地。
據中廣核介紹,自2006年以來,中廣核與哈原工在鈾資源開發、天然鈾貿易及核燃料芯塊加工領域進行了良好的合作。在鈾資源開發領域,雙方合資成立的中國首家海外鈾礦開采合資企業——謝米茲拜伊鈾有限責任合伙企業,目前運營良好,被視為中哈兩國企業間合作的典范。在天然鈾貿易領域,雙方已經簽署了多宗現貨和長期貿易合同,一直執行良好,已累計在貿易合同項下從哈原工采購上萬噸天然鈾。在核燃料芯塊加工方面,雙方已經打通了產品認證、原地監造、進出口、運輸等全部流程,由哈原工烏里賓廠加工的芯塊在中廣核的核電站反應堆內運行良好。
在過去多年合作的基礎上,中廣核與哈原工進一步縱深推進雙方的合作。據了解,此次簽署的商業協議項下的核燃料組件項目被納入了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國情咨文,成為中哈在核能領域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另據了解,除與哈原工組建謝米茲拜伊鈾有限責任公司外,中廣核在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鈾資源布局也收獲頗豐。目前中廣核已控制鈾資源總量30.77萬噸,可滿足3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30年的換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