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核電和高等教育奮斗一生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5-12-16
■記者 張瀟
創造我國原子能領域多項第一
1952年8月,年輕的朱繼洲考取了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從此便與交通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四年他刻苦學習,畢業后即留校任教。 1958年9月,朱繼洲辭別年屆六旬的母親和親人,作為最后一批西遷人員,隨同機制工藝教研室的師長們來到西安。
剛到西安,學校通知朱繼洲去新成立的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報到,并即去清華大學進修。1959年9月回校,投入到了核反應堆工程新專業(現核工程與核技術系)的創建與建設。三年困難時期,每人月定糧只有15公斤,每餐飯要算著吃,副食均是憑票供應;西安交大的南方人常結伴騎自行車到當時的長安縣換大米、去臨潼買雞蛋,不少人還是得了浮腫病。在艱苦的環境下,大家為創建新專業、備好專業課、建設實驗室邊學邊干、努力工作,1961年向國家輸送了第一批搞原子能的畢業生。
1982年2月,為迎接中國核電事業興起,在原子能出版社和有關專家鼓勵下,朱繼洲、俞保安主編的《壓水堆核電站的運行》出版,是國內第一本全面而系統的專業教材。
朱繼洲教授長期從事核反應堆運行與安全分析教學、科研工作;1986年到2001年任全國高等學校核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他已主編出版教材(專著)10本,主持承擔了國家七五攻關課題、863高技術能源領域子課題、高校博士點基金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10余項。
積極為核電和高等教育作貢獻
朱繼洲教授2002年底退休,但他并未停止工作。2002年到2008年他出任西安交通大學第一、二屆教育質量專家督導組組長兼教學事故認定委員會主任,2007年受聘為校評估辦公室副主任、自評專家組副組長。
21世紀,中國迎來了發展核能的新機遇。朱繼洲教授2005年起受聘為國家環境保護部第五、六屆核安全與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2006年受聘為中廣核集團核電學院特聘教授。2011年11月起,朱繼洲又受聘為新組建的西安交大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專家工作組成員;4年多來,他策劃編撰了力促教師教學發展的10多種學術資料。
朱繼洲教授說:“我很榮幸,能在祖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起到即將開始的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60多年中,為國家核電事業的成長和發展、為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