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恐懼癥”恐推高能源使用代價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5-11-24
盡管福島核電站泄漏引發了極大的“核電恐懼癥”,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福島核泄露中無人因輻射患病或死亡。到目前為止,核泄露4年半過去以后,依然沒有人因輻射患病,更不要說死亡了。那么長期健康效應又如何?權威機構的結論是,福島核泄漏事件,并未因輻射致人患病或死亡,產生的長期負面健康效應也相當低。
然而,卻有約1600人死于疏散帶來的壓力。福島事故后,附近的醫院疏散了院內的病患,疏散壓力導致了許多患者死亡。假如核泄漏發生之后,20萬被疏散的福島人并不去疏散,而是當作沒事般在當地繼續生活,又會怎樣呢?答案可能會讓人非常意外。有研究顯示,從輻射劑量來推算,額外會有160人因最終因癌癥死亡,只占疏散行動本身造成的總死亡人數的1/10。所以,并不是輻射本身造成了多大的災難,而是對輻射的恐懼最終造成了人們的死亡。
“福島輻射零死亡”很難扭轉世人對核的恐懼?!昂穗娍謶职Y”的根源是人們懼怕無法掌控的事物,這種恐懼確實很難消除,哪怕科學家已經能夠充分描述這些風險到底有多大。然而這種努力效果往往非常輕微,原因就在于對核的恐懼實際上根植于“不理解”,對于不理解的東西,外在怎么描述,扭轉看法都是極為不易的。
“核恐懼”推高了核能的成本。對于沒有取得普遍共識的事物,要想使人們接受,就得付出高昂的成本?!昂丝謶帧痹黾恿撕穗娬景踩幐竦某杀荆ǔ珊笠蚋鞣N反對意見要面臨不能使用的可能,而說服民眾接受核電本身,也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乃至于付出昂貴的政治代價。這些都成為了核電發展的阻力。
“放棄核能”并不是完全不可的選項,但必須認清其代價。各國對于核能的態度,目前是空前地復雜。最有代表性的是經歷福島事件之后,日本人對于核能利用普遍出現了抵觸情緒,一度中止運行了所有的核反應堆,但這種做法極大損害了日本經濟的復興。放棄核能不是不行,但要認清代價和做好準備。但人們是真的準備好放棄了核電了嗎?不少主張全面“棄核”的人認為,我們有望僅使用可再生能源就能夠代替全部現有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放棄所有核能,并能滿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但到目前為止,這還是不現實的,太陽能和風能還沒有這么大的本事。
總而言之,既擔心核電的安全,又想減少碳排放,又不愿意承擔高昂的電費,還想過上舒服的日子,這是說不通的。綜合來看,在目前,人類還是無法放棄核能。放下對核電過分的擔憂,至少讓其未來數十年內繼續為人類平穩提供能源,才是可取的選擇。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