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兩國共同開展第三方合作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發布日期:2015-09-16
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法國之后,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負責外貿、旅游及海外法國人事務的國務秘書馬蒂亞斯˙費科爾先生近日對中國的北京和廣州兩大城市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費科爾表示,此次訪華,中法兩國企業接觸密切,雙方也就涉及能源、旅游、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第三方市場投資問題上達成共識。
據了解,早在今年的4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在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中國與發達國家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好事”。隨后,在今年的5月底,李克強總理出訪拉美,在中巴工商峰會的致辭時再次提出“中國企業愿與發達國家企業一起,在拉美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主張。6月份赴法訪問前,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國的核電發展要“走出去”,與歐美發達國家一起,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合作。
據記者觀察,法國奧朗德總統在此前接見李克強總理時,也就中法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倡議迅速作出積極響應。奧朗德總統說:“在非洲國家,包括總理親自推動合作的拉美國家,中法兩國共同開展第三方合作,向第三方提供新的產品服務,同時帶動本國企業的發展。這樣的倡議構想,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周潭豪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中法關系持續升溫,兩國高層互訪頻頻。在今年李克強總理訪法期間,中法簽署了兩份重要聯合聲明,《中法政府關于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以及《中法兩國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這標志著中法兩國合作關系進一步走向務實和細化,也是對去年習近平主席訪歐時提出的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的具體體現。
對于中法合作的集中領域,周潭豪表示,中法合作是建立在兩國深厚的政治邦交基礎上,處于政治引領的態勢,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如民用核能、汽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方面。法國是核電領域重要的發達國家,也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民用核大國。中法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由中國提供適應發展中國家需求的中端產品、生產線和裝備產能,法國則提供高端的技術和裝備,把中國和法國的優勢結合起來,生產性價比較高的技術設備,可以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水平,帶動中國產業升級,滿足法國擴大出口的需求,從而實現“三贏”。
另外,周潭豪指出,中法戰略性產業合作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合作周期長、規模大,第二是戰略產業的改革、重組、投資需要兩國政府來推動。因此,隨著中國技術的進步以及中法合作默契的不斷加深,中法兩國在戰略產業和第三方市場的合作會呈現出一種政府牽頭、企業做事的全產業鏈模式。以民用核能合作為例,從上游能源開采開始,到核反應堆研發,核電站建設,包括核廢料的處理等,雙方在技術、資金上的合作會貫穿產業鏈的始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方市場也會貫穿合作始終,比如能源開發會涉及到非洲一些國家,資源的循環回收也會涉及到周邊國家。
那么,中法兩國在產能和第三方市場合作方面有什么意義?
周潭豪表示,第三方市場的合作可以幫助中國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促進產業升級;而對法國而言,可以刺激法國技術創新與出口,扭轉法國貿易逆差;同時,對于帶動兩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增加兩國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具有深遠意義。事實上,如果把目光再拉得更長遠一點,就會發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國際產能和第三方合作聯系起來,將會調動更大范圍的全球力量,并且有力地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
“不僅是中國和法國,還有一些拉美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方面,通過第三方合作也能夠促使拉美發展中國家原本比較低水平、高排放的產業進行大規模地更新換代,倒逼這些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產業的升級。因此,全面開展第三方合作,對于全球市場而言,都是多利而無害的。”周潭豪對記者表示。
中法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新時期深化中法友好關系的創新之舉,聯合聲明的簽署,也將成為中法關系的又一偉大邁進,具有標志性的示范意義。未來,中法兩國將在世界市場中建立起更有利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伙伴關系,共同承擔起促進國際產能市場的平衡和發展的重要義務,同時為將第三方市場合作打造成南北合作的典型,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起到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