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為加強核科普宣傳的力度,重點展示核科學技術的發現、發展和應用,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熱愛核科學事業、關注核科學事業,支持核科學工程和項目在四川省的建設,中國核學會于2015年5月1日至31日在四川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1+1+4”核科普系列活動,即“一場展覽——‘核’我探秘核科學技術展覽”、“一場座談會——核科普工作座談會”以及“四場專題日活動”等。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及專題科普活動,呈現出以下五大特點:
一、四川首次大型核科學技術展,創新多種互動游戲。
本次“‘核’我探秘——核科學技術展覽”位于四川科技館西廳和西南廳,展廳面積1200平米,展覽內容包括九個主題:1.叩開核世界的大門、2.“兩彈一艇”壯國威、3.魅力核電、4.輻射與安全、5.神奇的核技術、6.核科技的未來、7.兩彈元勛、8.熱點聚焦、9.核知識密室體驗。全面涵蓋了核科學基礎知識及能源利用、輻射安全與防護、核技術應用、核科技發展前景等各領域的權威知識。展覽還介紹了14家四川與核相關的重要科研單位、企業、大學及醫院,是四川省首次大型的核科學技術展覽。
為本次展覽能真實展現我國核電的發展成就,中國核學會精心挑選了數十座實物模型和十幾部核科普影片。“第一塊鈾礦石”、“小型核電站AP1000”、“核燃料組件”、“重離子治癌裝置”、“農業輻照消毒保鮮產品”、“嫦娥三號月球車”等首次集中面向觀眾展出。觀眾可以近距離、直觀清晰地了解到核電站和核燃料的形態。展廳電視屏和放映廳中循環播放的《中華之核》等紀錄片、科普動畫片,生動展示了核科學原理,再現了我國60年來核軍事和工業的發展歷程。
本次科普展最大的特點是強調互動和參與,專門針對核科普的特點開發了十幾款互動模型和游戲。互動游戲"裂變射擊"、"常見電離輻射類型"、"放射診療"、"安檢儀"等模型模擬射線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操作游戲"核電站開車",觀眾可以自己操作方向盤在核電站內外游覽,電子界面按照真實核電站格局制作;通過"搭建核電站"、"趣味模擬機",觀眾可以觸摸顯示屏搭建核電站廠房和主要設備。在兩個封閉的"核電站辦公室"和"核技術應用實驗室"中,只有答對多個有關核電站、核技術應用、輻射安全與防護的知識,才能找到"密室逃脫"的"鑰匙"。這些互動游戲分別針對由小到大的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觀眾,把核科學知識和互動體驗結合起來,讓觀眾在游戲娛樂中親身體驗了核電站的結構和核科學技術的日常應用。
二、緊密結合"五一"假期加強宣傳,參觀人數眾多,吸引廣泛關注。
"`核`我探秘--核科學技術展覽"的開幕和媒體宣傳利用了"五一"假期這個有利時機,吸引了大批市民、學生和旅游者前來觀展。據場館統計,"五一"小長假三天,核科學技術展共接待觀眾30180人次。截止5月底展覽結束,共計約67830人次參觀了本次核科學技術展覽。四川衛視、四川廣播電臺、成都商報、四川科技報等地方主要媒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四川省科協技術協會網進行了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站的多層次宣傳。如在四川廣播電臺的采訪中,12歲的初一學生王博就告訴記者:"我覺得這些項目都很有意思,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快樂。"王博的媽媽林女士表示:"兒子平時對這些科技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感興趣,這里的知識展示比較生動,還有一些能夠動手的項目,他就比較喜歡。"現場志愿者陳茂軒告訴記者:"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很少能夠接觸到核電站內部的一些情況,這個游戲就是模擬駕駛,讓孩子們在核電站的廠區內部進行參觀,讓孩子們感受到樂趣的同時,也學習到知識。"
三、專門策劃四場專題日活動,深化和提升展示效果。
為配合展覽將核科普工作成果進一步深化和提升,中國核學會專門策劃和動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四家單位,分別組織了"核軍事日"、"核電日"、"核裝備日"和"核聚變日"四場"專題日"報告會,為成都市的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了聆聽核專家科普講座的寶貴機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胡思得,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院長、四川省核學會名譽理事長楊岐,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劉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主任朱少平,國家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技術總監潘傳紅等專家深入介紹了我國核科學發展歷程及成就。"軍事"、"裝備"、"核電"和"聚變"是四川省核工業體系的四大方面和特點,尤其是聚變應用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科研課題之一,這些講座增進了四川學生和群眾對核科學知識以及四川核工業的認識。
四、召開核科普工作座談,專門研討科普工作如何開展。
5月12日上午,中國核學會在四川科技館組織召開了"核科學技術展覽觀展活動暨核科普工作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院士專家和領導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中國科學院院士胡仁宇,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主持工作)黃競躍,中國核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科技與信息化部主任田佳樹、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四川省核學會理事長陳炳德,中國科技館科普影視中心主任蘭軍,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四川科技館館長牟文虎,以及來自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學等單位的主要領導。
與會的領導和專家們對核科學技術展覽和核科普工作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為我國核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行了發言和討論,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國家對發展核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核科普工作也面臨更多新的挑戰,尤其是公眾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已經成為制約核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希望能動員和整合社會各方面的核科普力量,發揮各方優勢,做好科普工作,為核工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建議將核科普列入國家和涉核企事業單位的重點工作來抓。
第二,我國核工業目前迎來了第三次重大發展機遇,四川省為我國核科技發展和核電裝備制造做出了多個"第一"的貢獻,未來核電大發展"走出去",四川省的貢獻和獲益都將更大,此次在四川舉辦核科普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在核科普內容方面,應該更加重視以下三點:首先,核科學技術在能源利用及醫療、考古、探測等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其重要性需要向公眾強調;其次,目前我國核能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很大,尤其是同位素應用的比例還很低,這一點也應該向公眾傳達;最后,核能完全是可控的,應客觀宣傳、引導公眾正確理解、消除恐懼。
第四,在展覽形式方面,可以進一步探索互動模型的創新,如反應堆控制室的模擬操作系統。也應該更加重視數字化和影視化的宣傳。
五、緊密結合核電發展,邀請地方政府和村民代表觀展。
四川省作為核工業強省,各界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核工業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及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四川省國防科工辦主任羅長森,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雷開平,發改委副巡視員艾明建,能源局副局長李明騄等先后參觀了核科學技術展。
四川宜賓、廣安、樂山市,重慶市忠縣等地發改委主要領導,以及縣、鄉各級政府干部及民眾代表近百人專程前來四川科技館參觀。5月27日,重慶市忠縣發改委的領導專程到香水溪村接上了一直關心核電建設的村民老陳,一大早便驅車趕往成都。中國核學會副秘書長申立新親自為代表們做了長達三小時的講解。來自各地的代表都表示,通過此次科普展加深了對核電站的理解,核電是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發展核電對改善環境、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有益。
隨著我國核電形勢的快速發展,向縣鄉領導和老百姓宣傳核科普知識的工作就尤為迫切和必要。本次科普展,為積極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和民眾正確認識核科學技術,繼續大力支持核工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在四川開展核電前期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5月31日,四川"核"我探秘--核科學技術展及系列專題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核科普工作因其科學技術的復雜性、敏感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今后,中國核學會也將繼續秉承"為我國核科技創新服務、為我國核產業發展服務、為核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宗旨,繼續發揮好"學術交流、科普宣傳、決策咨詢、人才舉薦"的社會第三方組織的優勢和作用,繼續為我國核事業的發展壯大作出自身的貢獻。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牽頭指導,中國核學會、中國科技館、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四川省核學會、四川科技館承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學支持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