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發布日期:2015-05-27
海南電力缺口持續加大 改善布局優化結構刻不容緩
國際旅游島邁入核電時代
昌江核電項目建成投用后每年可發電近100億度,滿足250萬戶家庭需求
五月的昌江,烈日炎炎,異常悶熱。在昌江核電工程工地現場,上千名工人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在工地上緊張地忙碌著。
“今年以來,在昌江核電一期工程現場,每天24小時都有工人在現場施工。”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加班加點最多的員工,手頭上已攢了70多天的換休時間。
所有建設者忘我付出的目的只有一個:早日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更加安全、清潔、可靠、穩定的綠色能源支撐,解決海南一次能源短缺問題。
電力缺口持續加大
核電成為最佳選擇
2015年,海南延續了去年的缺電形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2~5日,受東方電廠1號機組故障停機影響,海南全省出現嚴重電力缺口,最高達68萬千瓦。預計在5~7月夏季高峰負荷期,最大電力缺口將達87萬千瓦以上,占全省用電負荷的20%以上。
電力供需形勢日益嚴峻。
“受電源性缺電影響,去年全省錯避峰191天。今年受經濟增長因素刺激,用電需求增大,造成電力缺口還將大于去年,最高或將在5月份擴大至99萬千瓦,占當期最高負荷需求的24.15%。”海南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嚴重缺電局面將一直持續到今年下半年,直至西南部電廠投產且進入主汛期,以及核電機組投產并參與電力平衡后,全省缺電形勢方能得以緩解。”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改變海南能源結構,核電則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
2008年7月18日,海南省核電項目被國家發改委批復正式同意開展前期工作,選址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塘興村,由中核集團和華能集團共同出資建設,可容納4臺大型核電機組。工程首期建設兩臺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總投資200多億元。1號機組2010年4月開工,今年并網發電,2號機組2010年11月開建,計劃于2016年投入商業運行。兩臺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行后,每年可發電近90~100億度, 按照一個普通家庭月耗電300度計算,可同時滿足250多萬戶家庭每月生活用電。
在技術方面,昌江核電工程以浙江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為參考電站,項目特點是翻版加改進,有上千項技術改進,設備國產化率逾70%。兩臺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分別于今明兩年陸續并網發電后,總計可為海南增加電力裝機容量130萬千瓦。
疏通群眾思想工作
項目施工順利推進
前景很美好,過程很艱辛。在核電廠建設過程中,由于對核電知識的認知不夠,核電項目安全性引起了人們擔憂,許多人甚至“談核色變”。
如何疏通群眾思想工作?負責昌江核電現場征地協調工作的肖國權有著深刻體會。
協調一詞說來簡單,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手不夠,千余畝的征地任務,公司卻只能抽出他一個人在現場推動。怎么辦?只有借助外力,把當地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人動員起來。
可到現場的第一天,村干部的一句話把肖國權頂了回來:“你在核電廠是搞什么的啊?說話算不?”為了解決問題,也因為他在華能海南公司計劃部任經理,項目籌備處就給他安了個現場部經理的頭銜,實際還是個光桿司令。
昌江是海南最熱的地方,即使在冬天,溫度也在35 攝氏度以上。但為了取得村民理解,征地拆遷過程中的每一天,肖國權都頂著烈日,同工作人員一起拿著尺子一分一厘地核算,經常是忙到下午三點才吃中午飯,晚上八點才能離開現場,正點吃頓飯都成了奢望。
作為海南省第一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核電項目,需要更加謹慎處理好和群眾關系。“征地過程難免會遇到糾紛,面對部分農民的無理恐嚇那是常有的事。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對農民的問題,肖國權時常站在農民的角度思考問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農民協商,規劃、尋根溯源地解決問題,用農民最能接受的方法解決問題。
令人安慰的是,直至昌江核電的征地拆遷工作全部結束都未發生群體事件、群眾投訴事件,未對項目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1487 個農民和311 個住戶搬遷完成,為工程的按時開工打好了基礎。
事實上,像肖國權一樣,為昌江核電工程忘我作業的人還有很多……
“施工高峰期,核電工地共有七八千名參建者忘我作業,目前也有五六千人奮戰在工地。”海南核電公司工程處負責人說:“正是他們的艱辛付出,工程才得以順利推進,并且安全、質量等總體受控。”
“從公司高管到一線員工,連續兩三個月釘在昌江核電工地的人比比皆是,他們都把工地當成家了。”海南核電公司黨群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確保1號機組年內投產發電,大伙都豁出去了。”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黨群工作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核電公司采取舉辦講座、走訪、邀請專家等多種方式對村民進行了核電安全等方面專題講座。
目前昌江核電工程已完成投資超200億元,項目安全、質量、進度和投資處于受控狀態。
緩解電力供需矛盾
優化全省能源結構
“昌江核電項目建設投入使用后,不僅可以解決海南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減輕運輸壓力,而且有利于推動海南電源結構多元化的進程,為地方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亞熱帶島嶼,海南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科學發展的核心資源, 這決定了其電力供應必須遵循安全可靠、清潔環保、可持續的原則。
盡管清潔能源項目一個個競相上馬,但目前煤電在我國所占比例仍接近7成。海南的情況也大抵如此。煤電仍然占統調裝機容量比重仍然較大。作為一種安全、清潔、高效能源,核電無疑是國際旅游島的最佳選擇。
據初步測算,海南核電機組建成后,按年運行7000小時考慮,相比同等容量的煤電機組,每年可以減少燃用標煤約260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約780萬噸噸、煙塵約450噸、二氧化硫約1600噸、氮氧化物約9700噸,環保效益顯著。
專家表示,發展核電是實現海南能源供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現階段實現大規模清潔發電的最佳選擇,充分開發利用包含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在內的新能源資源,能更好地緩解海南能源供需矛盾,有助于優化海南能源結構。
“海南核電工程投產后,將有利于優化海南電源結構,改善電源布局,提高新能源所占比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海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保證核電廠周邊環境與公眾安全?據了解,在通過多種措施,確保核電廠安全性的同時,海南省也進一步強化核應急體系建設,確保極端情況下環境與公眾安全。
4月,海南省認真組織開展了“海核——2015”昌江核電廠核事故場外應急聯合演習,模擬核電廠發生事故,海南省核應急組織按照應急預案和執行程序有序開展應急響應,從啟動Ⅳ級響應開始,到Ⅰ級最高響應級別,為今后海南省可能出現的核安全事故的處置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海南省核應急委副主任、省核應急辦主任鄧小剛表示,核電廠運行后,相關應急演習將經常舉行,以提升核應急能力和水平。
“目前1號機組調試工作全面收尾,2號機組調試進入高峰期。”海南核電有限公司運行處負責人說,“我們將全力以赴,確保1號機組盡早并網發電,早日解決海南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為海南提供更多清潔能源。”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