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曹述棟28日稱,該司層面已經形成了《核電發展調整規劃》的初稿,將在近期提請征求國家有關部門意見。全國核電裝機容量目標可能將有所提高,為保證燃料供應,《天然鈾儲備體系規劃》也正在著手制定。
核電比重或提升至5%
曹述棟是當天參加“電力科學發展高層研討會”時作上述表態的。他說,國家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 》中所確立的目標是“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但這一規劃可能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
更細致的目標可能是: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在電力總裝機容量中的比重有望達到5%,而目前的比重是1.3%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核電裝機容量占到5%,其發電量就能占到8%左右。”曹述棟說。
此前有媒體稱,國家能源局對《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可能的修改意見是: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調整為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建成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個核電基地,現役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910萬千瓦。如果調整計劃獲批,那么未來10年的新建核電裝機容量將超過過去30年的總和。
鈾資源開發有望加速
曹述棟認為,中國的核電發展還存在著多重瓶頸,包括裝備制造能力、天然鈾燃料供應、后備人才、建筑安裝能力及資金。
特別是天然鈾資源,可能成為最大的制約。
全球的天然鈾資源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國,其中多數被(AREVA,全球最大的核電公司阿海琺)等巨頭壟斷。中國的天然鈾資源則較為貧乏。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測算,要完成2020年所確定的原有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的目標,中國現已探明的鈾儲量僅能滿足用量的1/3。
“假如規劃到2020年實現1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我們分析將有88%的天然鈾都要從國外進口,這是大問題。”曹述棟說,“我們最近要搞天然鈾儲備體系,不僅要從國家層面儲備天然鈾,而且要鼓勵企業也儲備。特別在當前金融危機之下,一次能源價格下降的時候,國家可以給一些資金和政策,鼓勵企業向哈薩克斯坦、非洲等地區購置資源或勘探權,為核電下一步開發打下基礎。”
目前,中國的海外尋鈾工作已在加速實施中。除廣東核電集團同阿海琺和哈薩克斯坦簽署了鈾燃料的合作協議外,中國核電集團也在年初同蒙古國探討合作意向。而國資委上周還核準廣東核電集團在主業中增加了“天然鈾資源的勘查、境外天然鈾資源的開發及相關的貿易與服務”一項,亦可見中國尋鈾之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