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能源 發布日期:2015-01-16
2014年,致力于讓“天更藍 水更清”的中廣核集團,始終把為社會提供安全、環保、經濟的電力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努力在外部環境、內部機制和發展方式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發展的同時把推進生態文明作為履行社會責任承諾的一個基本標準,而“安全”、“創新”、“發展”、“透明”則成為其不變的核心注解。
華龍一號效果圖 (圖片提供:中廣核)
核電安全 高起點基礎上“步步升級”
2014年4月,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理性、協調、并進的中國核安全觀,接著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核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從建設伊始,這一理念便成為中廣核人心中牢牢的印記。
在2014年10月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中廣核2014年科技大會媒體溝通會”上,中廣核科技委員會秘書長廖偉明介紹說,中廣核集團整個發展歷程就是從1987年開始建設 大亞灣核電站的兩臺機組,做了30多項的重大改進,接著建設了嶺澳一期的兩臺機組,進一步做了16項的安全技術改進。
后續建設的嶺澳二期、紅沿河一期、寧德一期 、陽江二期的八臺機組,再進一步做了28項的安全技術改進,通過“消化、吸收”法國系列技術,形成了 ACP1000系列產品,提高了安全性和經濟性。
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后,為了滿足國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法規的要求,中廣核在上述基礎上又做了14項的安全改進,這些安全改進主要針對福島事故所引發的一些極限情況,核電站安全性再次得到大大提高。
廖偉明表示,中廣核一大部分科研投入應用在安全方面,“安全是核電站的根本,所以我們毫不吝惜投入。”
大量心血的灌溉,結出豐碩果實。
2014年8月,“華龍一號”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組織的專家評審。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聯合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機型。 “華龍一號”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采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
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可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設計技術、設備制造和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經過30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廣核不僅實現了我國核電事業的高起點起步,確保了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更為國家積極推進核電可持續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主創新 核心技術實現“中國造”
“十二五”以來,圍繞提升核安全和自主化能力、創核電運營和工程建設一流業績、實現通過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的總目標,中廣核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發出了一批對核電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成果。
在2014年11月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中國廣核集團自主核安全級DCS(DCS為“數字化儀控系統”)——“和睦系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作為核電站最關鍵的“神經中樞”,“和睦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對核反應堆進行保護和控制,實時監控核電站運行過程中的各個參數,自動判斷運行狀態,一旦出現異常,該系統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安全停堆,避免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對于保證核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睦系統”的研發成功和應用,對于進一步保障我國核電項目建設質量和工期,關鍵信息和網絡安全,降低核電建設和運維成本,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該系統的研制成功,讓中廣核成為全球第5家、中國首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捷報連傳。
新年伊始,中國廣核集團于2015年1月6日對外通報表示,由中廣核牽頭組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研發”科研項目日前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評審。控制棒驅動系統是核反應堆本體中唯一動作的部件,承擔著反應堆啟動、功率調節等控制和保護職責,是反應堆安全運行的“心臟”。
此前中國在運和在建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該設備均使用國外品牌技術,關鍵部件和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
此次通過驗收評審,意味著我國企業已完全掌握適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組件的控制棒驅動系統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核反應堆“心臟”的自主化和國產化。
這是繼實現核電站“中樞神經”——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DCS)實現自主化后我國核電產業又一重大科研突破。
創新驅動發展 中國核電“走出去”
為實現建設創新型企業的目標,2014年10月30日,中廣核召開了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2014年科技大會”,在提出科技創新“引領計劃”的同時,提出要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指出,在穩步邁入“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關鍵時期,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自主創新道路。他說,未來三年,中廣核提出的“引領行動”計劃,其中包括了四大戰略專項,即“華龍一號”的優化、小型堆的研發,先進燃料研發還有先進核能系統研發。中廣核將會把“引領行動”做為指引,把科技資源聚焦到四大戰略專項以及十三大的重點方向,圍繞這個“引領行動”安排年度的科技創新計劃,同時落實“尖峰計劃”以及戰略專項的課題。
廖偉明表示,實現核電“走出去”是中廣核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目前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個有利于核電走出去的外部環境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隨著近期多臺新建機組順利投產、在建機組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以中廣核為代表的核電企業的各項業績持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也營造了核電“走出去”的良好內部環境。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旗艦產品,是由中核集團的ACP1000與中廣核的ACPR1000+兩家核電技術融合產生的。2014年12月4日到5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在維也納接受并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專家認為,ACP1000在設計安全上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先進核電技術最新設計安全要求和標準。
中廣核“華龍一號”總設計師咸春宇表示,備受關注的“華龍一號”,具備項目落地條件,并在國家層面的地位得以確立,成為國家推動核電“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技術方案。
作為我國核電行業的主力軍,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廣核具備了在國際舞臺上與強手同臺競技的底氣,為我國核電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一年,國際核電領域,中廣核身影頻現。
當地時間2014年3月26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國總統奧朗德共同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與法國電力公司總裁普格里奧在法國巴黎簽署了關于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和關于簽署核能領域研發、設計、采購及運維合作協議的聯合聲明。
5月8日,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中國廣核湖山鈾礦項目正式開工采礦生產。
6月11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善明與意大利國有核電管理公司(SOGIN)首席執行官Riccardo Casale在北京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6月18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期間,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英國辦事處在倫敦揭牌成立。
9月25日,在中國和西班牙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與西班牙ENUSA公司總裁Jose Luis Gonzalez在北京簽署了核電站“燃料組件破損燃料棒超聲波檢驗系統”的設備采購合同。
10月,中廣核成為羅馬尼亞Cernavoda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的“最終投資者”。為布局歐洲新能源市場。
12月14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善明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董事長努爾蘭.卡帕羅夫簽署了關于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
技術的不斷更新不僅意味著中國在核電技術上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這種“中國創造”優勢也正不斷轉化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國門的最主要優勢。
“中廣核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表示,“未來,中廣核將持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增強科技實力,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支撐各業務板塊效益的持續提升。”
“透明的核電” 勇擔社會責任
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相比,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核電具有明顯的優勢。核電單機容量大,運行穩定,利用小時數高,可以作為電網基荷運行,生產過程基本上是零排放,改善環境的作用十分顯著。
但目前我國核工業仍然存在公眾科普知識匱乏、核電公眾參與機制不完善以及核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核電發展面臨的不是技術問題,不是資金問題,也不是安全問題,而是公眾認知問題。如何創新溝通方式、增進互信,將是核電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廣核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以提高企業自身運營透明度、建立社會公眾對核電安全的理性認知為突破口,持續推動核電公眾溝通、參與機制的升級。
在2014年1月15日舉行的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布會上,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明確表示,從2014年起,中廣核集團公司及所屬各核電基地都將定期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一年來的核電安全生產、建設和經營發展情況,主動回應社會各界的關切。
在2014年8月7日舉行的中廣核“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期間,中廣核發布了《中國廣核集團社區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我國核電行業首份就社區發展所做的白皮書,也是中廣核繼2013年《安全發展白皮書》后發布的第二本白皮書。
中廣核在白皮書中表示,“企業與社區的關系就像樹與土一樣,土能育樹,樹能固土,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社區為我們提供生存、發展的土壤,我們有責任帶動社區發展與進步。”在白皮書中,中廣核首次推出3N社區溝通模式。N是英文“Neighbor”的縮寫,3N是指安鄰、友鄰、暖鄰,即中廣核愿意支持社區發展,做讓社區安心、稱心、暖心的好鄰居,共同建設安鄰、友鄰、暖鄰的和諧社區。
目前,中廣核各核電基地對公眾開放已形成常態化機制,并已經成為持續性、全覆蓋、多層次的格局。截止7月底,2014年中廣核各大核電基地已共計接待3萬余名公眾參觀。
作為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中廣核承擔了我國大陸64%的在運核電機組生產運營和51%的在建核電機組工程建設。其在運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1162萬千瓦,核電安全運行業績持續創優,安全業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建核電基地5個共13臺機組,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是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另外,中廣核的風電、水電、太陽能等非核清潔能源裝機達1000萬千瓦,實現了規模與效益的協調發展。
根據戰略規劃,到2020年,中廣核集團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9000萬千瓦,年上網電量達到4200億千瓦時,折標煤1.3億噸,約占國家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的3%,占非化石能源消費的20%,年等效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
從建設大亞灣核電站起航的中廣核,經過30多年來的創新發展,目前已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形成了風電、水電、太陽能、節能產業等清潔能源產業的全國布局。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