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周一預計,內陸核電建設“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有望啟動。
歐陽昌裕是在“2014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作如上表述的。中電聯在會上同時建議加快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統籌規劃、逐步開展核電標準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與國際接軌的國內核電技術標準體系。
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核電建設一度陷入低潮。2012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標志著中國核電正式重啟。但重啟后的中國核電也明確了“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建設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的基本方針。
大智慧通訊社經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中國在內陸核電建設政策方面并沒有變動跡象。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下發《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做好內陸地區核電廠址保護。
2013年以來,多位重量級人士明確表示支持內陸核電建設,建議盡快開展相關工作。
本月初,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并不認為核電在內陸就不能搞,可以稍微往后放一點,先易后難,什么都要講究策略?!?/P>
2013年1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長、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在第五屆中國能源企業高層論壇上明確表示,應該盡快啟動內陸核電站。他在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時介紹,中國工程院已設立兩個內陸核電站的課題,拿出成果后將上報相關部門。
2013年5月,中國核能協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報告,該協會副秘書長趙成昆向大智慧通訊社介紹,“必須加快內陸核電的建設步伐”是報告得出的重要結論。
大智慧通訊社了解到,目前內陸核電的建設主要面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核電站在水、氣排放上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備受質疑;另一方面,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公眾對核電站建設的質疑聲音加大。
趙成昆表示,中國核電站在水、氣排放標準上與國際接軌,對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增加量遠低于環境本底的輻射水平,不會對環境及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同時,隨著福島核事故的遠離,核電反對浪潮有所減弱,公眾對核電站建設問題的看法趨于理性,內陸核電建設環境有進一步轉好趨勢。同時,不斷加重的大氣污染也在推動核電等清潔能源的建設。
2008年,國家發改委一次批準了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澤、湖北大畈三個內陸核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福島核電事故后已展開相關工作的上述三個核電項目均被叫停。公開數據顯示,湖南桃花江項目前期投資已達38億元,江西彭澤核電項目累計投資34億元,湖北大畈項目的投入資金也已達34億元。
在核電設備公司方面,東方電氣(600875.SH)、上海電氣(601727.SH)均已與中廣核合作多年,為大亞灣、嶺澳、紅沿河、寧德等核電站提供主要設備。
目前A股市場上,核島等主設備建設領域的主要廠商包括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一重(601106.SH)。核電概念股還包括江蘇神通(002438.SZ)、中核科技(000777.SZ)、久立特材(002318.SZ)、浙富股份(002266.SZ)、南風股份(300004.SZ)、浙能電力(600023.SH)等。
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數量已達17臺,總裝機容1483萬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