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8月18日舉行了奠基儀式。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隋永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紅沿河項目一期工程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將達到75%,核島設備的國產化率將不低于85%,但目前在大鍛件、核級泵閥和DCS(集散控制)系統三個方面國產化尚存在難度。
盡管存在這三方面問題,但隋永濱依然對我國核電裝備實現國產化充滿信心。他預計,2~3年內,我國將通過自主攻關和與國外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
實現關鍵設備國內獨立制造
紅沿河核電站是“十一五”期間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項目。通過一期工程的建設,我國將基本實現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自主化。隋永濱介紹,當前一期工程國產化難度主要集中在大鍛件、核級泵閥和DCS系統三個方面。
“目前我國大鍛件主要從日本、韓國和歐洲進口,在技術和能力上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隋永濱表示,我國大鍛件制造所要求的冶煉、澆鑄、熱處理等技術尚需攻關。核島的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的鍛件、常規島汽輪機的轉子等還需進一步研究開發。另外,我國尚欠缺制造大鍛件的設備能力,包括600噸鋼水的熔煉能力、真空冶煉能力及大型水壓機等。
但他同時透露,大鍛件將很快實現國產化。中國一重集團在去年已投產15000噸大型水壓機,明年將具備提供600噸鋼水的能力。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目前已具備640噸鋼水能力,但技術上還需攻關。上重、中國二重集團的16000噸大型水壓機正在制造當中。
記者了解到,紅沿河工程在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環吊、主管道、核級電氣貫穿件、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等關鍵設備上將全部由國內制造企業獨立承擔供貨責任,并實現國內企業完全獨立自主設計制造。
對于難度要求非常高的核級泵和閥,隋永濱介紹,將在紅沿河項目上最終實現60%的國產化率。這一目標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紅沿河一期1、2號機組將達到40%,二期3、4號機組將達到60%。他同時指出,由于核級泵閥是確保整個核電安全運行的關鍵設備,在技術上和安全性上要求相當嚴格,在國產化實施過程中,所有的核級泵和閥都將先做樣機,經過核電標準和技術規范規定的試驗合格后才能投產。而在核二級、三級泵和核級閥門等設備上,將力爭實現高端產品首臺(套)的突破。
另據介紹,目前常規島的DCS系統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但核島的DCS系統目前主要依靠進口,短期內實現國產化尚有難度。
核電批量建設步伐將加快
去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將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作為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新型能源裝備之一。而按照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第二代核電項目的自主化力度和設備國產化率,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的戰略目標。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進型核電技術并具備批量化建設百萬千瓦核電站的能力,加快了核電批量建設的步伐。
按照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同時在建18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未來10~15年中,我國每年將開工建設三臺核電機組。“十一五”期間,作為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后續項目,福建寧德和浙江方家山核電站還將陸續開工建設。(實習記者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