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 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中國制造下的自主發展核電技術

中國制造下的自主發展核電技術

來源: 新華網 發布日期:2008-12-16

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決策激發了裝備制造業的熱情。

  許連義最近很忙。在《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他不斷接到其他媒體要求采訪的電話。作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工程升溫使他的媒體關注度驟然升高。

  此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務院出臺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到2010年底前將投資4萬億元實施工程建設。核電項目成為其中的重要部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總投資955億元的廣東陽江核電工程和浙江秦山核電廠擴建工程。

  在未來的中國,從廣東、浙江、江蘇、遼寧、福建、山東、廣西等沿海省份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吉林、河北等內陸地區,幾十座核電站將拔地而起。伴隨而來的,是核電的自主化發展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第三代核電亦要“中國制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核電建設中,我們的材料、設備技術還都不成熟,需要向國外引進或者購買,這是發展過程中一個合理的階段。”許連義說。

 據悉,目前我國在核電技術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已具備了相當的基礎、實力和經驗。國家也將大規模引進AP1000核電技術,作為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發展的方向,并以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核電站(共4臺核電機組)為其自主化依托項目。

  許連義說:“這4臺機組國產化率平均約為60%,前面兩臺機組都是由國外提供,我們慢慢學習建造,從第三臺開始要向國產化設備過渡,并最終實現完全國產化。”

  許連義介紹說,在技術轉讓中,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承諾轉讓核島工藝與系統設計,提供主要設備的技術規格書和指導圖,以及核蒸汽供應系統的主設備基礎設計。其他設備,由西屋(分包方)聯隊提供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已經簽訂并正在執行的項目有反應堆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南韓斗山)、反應堆內件與控制棒驅動機構(世界能源委員會下屬的核電設備制造部NCMD)、爆破閥(美國SPX公司)等。

  除以上項目外,國產化難度高的大鍛件、主管道和關鍵核級閥門等不屬于轉讓范圍,還需要相關單位進行攻關,急需時就從國外直接購買。

  許連義說:“在核電施工中,由于新的AP1000技術屬于非能動的核電技術,并且設備數量減少、系統大為簡化,較以前的核電技術,在設計安裝和施工上大不一樣,在這方面,國外還是更有經驗,我們也需要國外的指導。在設備上,大型鑄鍛件世界范圍內都很緊張。有時向國外購買別人都不一定會賣。并且,大型鑄鍛件占設備的比重大,因此需要自主研制。目前,第一重型機械廠已經開始研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此外,還有核安全級閥門,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核島、常規島和廠用部分共需閥門3萬多臺。如果這些閥門能實現國產化,一方面將提高國內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造價。過去我們都是進口別人的產品,現在國家也開始組織一些單位參與研制。”

  “雖然我們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發展核電的條件,硬件設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也要更注重軟件上的提高,比如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核電真正的自主化。”許連義說。
“2006年3月22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這是核電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電專委會原秘書長夏國鈞說:“以前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也錯失過一些機會,遇到了一些障礙,但不管怎樣,我們磕磕碰碰發展到現在,終于迎來了核電自主化發展的春天。”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2800億千瓦時。在核電自主化方面,要實現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全面建立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形成比較完整的自主化核電工業體系。

  據記者了解,在自主設計方面,國內已形成了多家具有資質的核蒸汽系統或核電工程設計隊伍。多年來,除了自主設計建造秦山一期、二期和二期擴建工程外,嶺澳二期工程已從嶺澳一期核島設計以外方為主過渡為完全以我國為主自主設計全部工程。我國已基本掌握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具備了批量化建造的能力。設備制造方面,近兩年來,我國核電裝備制造能力提升較快,已形成了以東北、四川、上海三大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以及以第一、第二重型機械制造集團和上重集團為重點的大型鑄鍛件和壓力容器制造基地。

  “目前,我國運行的11臺核電機組,基本采用的是第二代技術或第二代改進技術,在建的嶺澳二期、秦山二期擴建工程屬于第二代改進技術。”教育部高等學校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陸道綱教授說,“秦山一期一臺30萬千瓦機組和秦山二期兩臺60萬千瓦機組都是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設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70%左右。”

  許連義認為,我國核電技術發展20年來,30萬千瓦、60萬千瓦機組及大亞灣100萬千瓦機組改進型基本上都是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核電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這些機組未來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內制造能力,提高國產化比例。

  研發與制造應緊密結合

  今年10月24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致力于核能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發展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聯合研發機構——國家核電技術研發中心。這是加快提升我國核能技術研發水平,推動我國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創新研發,積極推進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夏國鈞認為,我們要真正實現核電自主化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我們目前在體制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電力公司都在像投資建設水電一樣投資建設、經營管理核電。在觀念上,我們也應把核電與水電、火電、可再生能源等同樣看待,統一納入電力市場中。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我國的設計研發和制造還存在脫節的問題,還需要進行不斷整合。如在核電設備制造上,可以把核蒸汽系統設計、設備設計和制造融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核電設備供貨商。按照市場的需求,根據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有機地重新組合。

  談到核電自主化發展,陸道綱認為我們不應該為了自主化而自主化。首先,制定合理的核電規劃,繼續發展第二代核電,并逐步實現第三代核電設備的自主化。其次,注重發展過程中的技術路線,強調發展的質量以及核安全。最后,國家應適當引導,加快并規范核電人才培養。

  陸道綱表示,在實現核電設備的國產化方面,以前民營企業的參與比較薄弱,而依賴于大型國有企業也有一定的局限。大型國有企業還需兼顧其他設備制造,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核電設備的制造中來,因此應當多調動民營企業參與核電設備制造的積極性。其次,要有創新精神,加強對科研的投入,讓創新有土壤。此外,要充分發揮高校的力量,集中國家力量建設大型工程中心,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