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中國正在步入發電能力過剩時代?

中國正在步入發電能力過剩時代?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13-02-28

      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減緩,電力消費增幅也應聲回落。用電量從2011年的年增11.7%,下降至2012年的5%至6%。按照官方計劃,中國仍將繼續新建發電設施,目標是到2015年,將目前1140吉瓦的發電裝機總容量提升至1400吉瓦,2020年再次提升至1900吉瓦。計劃中包括相當規模的核電、水電和風電項目,也包括熱力發電(燃煤和天然氣發電)。這是否意味中國正在步入發電能力過剩的時代?我們來分析一下。

      2012年12月,中國第一座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電廠投入使用。IGCC是當今世界已投入使用的最先進煤炭發電技術,具有最低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最高的熱效率。這是過去幾年來,中國努力提升電力行業技術水準的標志性成果。電力行業對于煤炭的依賴程度,也從2006年的72%下降至2011年的67%。與此同時,以石油為燃料的發電設施幾乎徹底消失;水電所占份額提升至18%至22%(因降水量情況而異);天然氣和核能發電比例相對穩定,分別為3%和1%。其他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從0.8%上升至4.3%。

      2005至2011年間,煤炭發電行業經歷一次小規模革命。共有39吉瓦高效能超超臨界發電設備投入使用,占煤炭發電總裝機容量的約5%。在此期間,超過100座規模小、效率低、高污染的小火電廠被關停。以上這些變化,加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單位發電量煤耗下降了15%,火力發電站平均發電時間也下降13%。

      這些方面的改善,受益于較早時期電力行業的重組改制和商業化運營,以及政府的直接管理。盡管有一些偶爾做出的嘗試,但中國電力行業的重組和商業化改革,并未真正引入競爭機制。發電企業的年度計劃和發電廠的日常配電方向,仍然遵循中央政府的總體指導方針,由地方政府具體決定。有些省份曾經做過試驗,按照排放量和熱效率來給予配電指標,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和熱電聯產,后考慮熱電,但此類做法并未推廣至全國。

      隨著需求增長幅度的放緩,以及新發電廠的持續興建,人們有理由認為,中國正在走向發電能力大幅過剩的時代。但這一論斷遠非無懈可擊。首先,計劃中的裝機容量增幅,在每年6.5%左右,僅略高于2012年5%的電力消費量增幅,而當年用電量增速大大低于常年。此外,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總量依然有限,雖然所占比例在不斷增加,但是此類發電設施的輸出能力很不穩定。最后,中國各地的電網仍未充分貫通。結果是,很多地區仍然飽受電力匱乏之苦,或者是因為降水量不足導致水電站發電量下降,或者因為火電站電煤缺乏。

      盡管存在上述不確定因素,但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區,還是很有可能會出現發電能力過剩的局面。這將迫使政府部門引入完善的工作程序,決定哪些電站的發電量可以上網配送。選擇標準可以像上文提到過的那樣,根據排放量和熱效率標準制定管理規則。也可能,這種過剩會讓地方政府有機會為發電行業引入真正的競爭機制。例如,建立電力聯營實體。在上述兩種方法缺位的情況下,發電企業的選擇標準,更可能依賴于地方政府的訴求,比如會考慮能效和環境保護等因素。

      中國上一次經歷發電能力過剩,是在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當時,政府把發電能力過剩看作一個問題,禁止新建發電廠項目,認為這是投資的浪費。盡管這一禁令已經在2002年被取消,但禁令帶來的后果,卻是在2002年中國經濟回暖以后,導致了2003年和2004年的嚴重電荒。有了前車之鑒,政府這次不太可能再次做出同樣的反應。但新領導層是否會推進電力行業改革,拋棄以行政指令為主的管理方式,采用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并面對由此產生的各種不確定性,目前仍然還是個未知數。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