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發電 55個監測點保輻射安全
來源:北國網-遼寧日報 發布日期:2013-02-25
東北地區首個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并網發電后,遼寧輻射環境安全監測體系備受關注。
省環保廳透露的信息顯示,我省目前已在全省14個市設置了55個國控、省控監測點位,按照月報、季報和年報方式向環保部上報監測數據5000余個,以保障輻射環境安全。“十一五”期間,我省爭取國家和省本級資金上千萬元,購置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輻射監測設備和實驗室分析檢測儀器,用于水、土壤、建材、礦石、氣溶膠、食品等總α、總β放射性測量,以及對各種未知核素的分析。
紅沿河核電站加裝核燃料前,我省相關監測部門在其周邊80公里半徑內展開了調查,具體監測點位高達400余個。“監測頻次每月15天,采集樣品包括大氣、水、土壤和海洋生物樣品共140余個,得出監測數據8496組。”省環保廳發布的數據中這樣說。
事實上,目前,我省輻射監測硬件已躋身全國先進行列。“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形成以國控點日常監測、邊境核應急監測及核電站外圍監測為內容的一整套完善的核與輻射環境監測體系。
全省目前有國控監測點位29個,為確保輻射環境安全,我省又加密布設了省控監測點位26個,分布于省內14個市,按照月報、季報和年報的形式向環境保護部上報監測數據5000余個。
日本發生核事故時,當時省內的三處核輻射自動監測點全部派上了大用場。這三處監測點分別設置在沈陽、大連和丹東,不間斷地工作,并且每三小時將監測數據的平均值上報一次給國家核安全局。
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專家王紅軍曾經帶領媒體記者前去探訪核輻射自動監測點,該點位也是沈陽地區第一個核輻射自動監測點,位于沈陽渾南新區。
在一棟小樓的樓頂上,核輻射自動監測儀就裝在一個“外貌”普通的白色百葉窗內,專家解釋說,這樣安裝意在減少太陽直射影響監測數據準確性。
打開百葉箱,里面的儀器更像一個“大頭罩子”,其下盤著許多電線。監測設備上的讀數則不時地更新著。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