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就我國核電科學布局的具體部署,給此前關于內陸核電在“十二五”期間的各種猜測畫上了句號。正如業內專家所言,這一決定是理性和謹慎的,眼下內陸核電以及行業所能做的除了等待,更要在公眾關心的如安全性、可靠性、風險評估及環境影響等方面繼續下足功夫。
對于內陸核電此前的投資、已定貨設備、人員去向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表示,“十二五”期間不建,不代表以后永遠不建,暫時的停止雖然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但這是國家出自核安全和公眾意愿的考慮,相信企業會想辦法盡量減少損失,處理好相關工作。
人員設備或調劑?
據了解,2008年2月,國家發改委研究確定啟動內陸核電建設,咸寧核電、桃花江核電以及彭澤核電成為了首批內陸核電站,被稱為“兩湖一江”項目。
對于少煤缺電的中部地區來說,用上核電并以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曾是地方政府規劃已久之事。在拿到國家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后,“兩湖一江”項目前期工作的各種進展就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2009年7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全面啟動了包括“兩湖一江”項目在內的我國首批AP1000內陸核電廠標準設計的初步安全分析報告(PSAR)的編制工作。
“‘兩湖一江’項目選址和通過國家‘初可研’審查較早,業主公司成立后,前期建設、各種投資以及人員招聘都一直在進行,有些中長期設備已經訂貨。”一位接受采訪的核電企業人士表示,“三個項目的投資估計已經超過100個億,現在都得暫停了。”公開信息顯示,彭澤核電首批操縱學員已于日前接受了AP1000系統培訓。
對于除固定資產、人員培訓等前期投入外已下訂單的設備去向,業內知情人士曾向記者透露,首批三個內陸項目設備及人員很有可能調劑至其他新建沿海項目。“彭澤的可能調至廣西白龍核電項目,桃花江的可能會調至遼寧徐大堡項目,而咸寧的則可能會調至廣東的陸豐項目。”該人士表示,“這只是猜測,至于最終的結果,還得看國家規劃的安排和企業的協調。”
此外,內陸核電項目的投資方,尤其是上市公司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有媒體報道稱,彭澤核電項目的投資方江西贛能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贛粵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情況已經受到外界關注。
而原來本想進駐內陸核電集群的設備制造企業和建設企業的籌備機構,也選擇了暫時“撤離”。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原本建設在湖南益陽,服務桃花江核電的AP1000模塊加工廠,本來已經設計好,現已停建,當地政府已收回項目用地。
各地規劃如何調?
據了解,在福島核事故后以及國務院日前通過《核電中長期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之前,一些內陸省份在省級的能源規劃中提及了“十二五”期間對核電的安排。
2011年11月,《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按照國家核電的戰略布局,在繼續做好蕪湖、池州核電廠址和安慶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廠址保護工作的同時,穩步推進核電項目前期工作。
2012年3月,《吉林省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表明,“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將促進核電等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按照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爭取開工建設靖宇赤松核電站一期工程,并著手第二座核電站前期工作。
2012年4月,《河南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指出,河南省將在“十二五”期間爭取開工建設南陽百萬千瓦級核電一期工程。
而就在《核電中長期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通過批復前不久,江西省出臺的電力“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江西“十二五”期間將力爭開工容量500萬千瓦的核電項目,包括彭澤核電站一期和萬安核電一期。
“內陸各省近年對建設核電熱情比較高,有些省還打算建了核電站之后,進一步發展擴大核電裝備制造業,以打造整個產業鏈來帶動經濟發展。”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信息顯示,中廣核集團、國家核電、 中船重工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等曾于2009年7月簽署了《AP1000及大型先進壓水堆技術戰略合作協議》、《AP1000核電裝備制造(湖北基地)合作意向書》和《進一步推進湖北核電及核電產業發展會談紀要》,擬建內陸核電裝備基地。
面對國家的最新規劃,各內陸省份對核電項目建設的推進將如何調整?
內陸項目仍是趨勢
“內陸核電建設是趨勢,更是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十二五’不考慮,或許‘十三五’有希望,畢竟內陸,尤其是中部省份電力缺口比較大,目前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據上述業內專家介紹,海陽核電8臺AP1000機組(包括擴建后的機組)年發電量可達700-750億度,相當于三峽電站一年的發電量,但消耗的燃料不到200噸。“這樣的發電業績,對缺電的內陸地區來說,無疑是解決能源緊缺的捷徑。”
記者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 截至去年年中,我國已審查初可研報告的廠址,據不完全統計共有43個,規劃容量近2億千瓦,其中近一半都是內陸廠址,包括湖北(大畈、浠水、鐘祥)、湖南(桃花江、常德、衡陽、株洲、小墨山)、江西(彭澤、吉安、鷹潭、萬安)、安徽(蕪湖、吉陽、安慶)、吉林(靖宇、松江)、河南(南陽、信陽)、四川三壩以及重慶(涪陵、豐都)。
開發內陸核電項目,除了核電企業,常規發電企業,如中電投、華能、大唐等也早已涉足。上述廠址中,就有常規發電企業嘗試推進項目的選擇地。
“對內陸核電發展的慎重,體現了國家對核安全的高度重視,當然也考慮了公眾對核電,尤其是內陸核電的接受度。”上述業內專家表示,“先推動沿海核電建設,等到將來技術更先進,老百姓能接受,而且關于環境影響和風險評估的研究工作做到位了,再從長計議內陸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