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三門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門核電”)從2005 年4月成立以來,在公眾科普宣傳方面投入人力超過600 人次,舉辦講座50多場,發放宣傳資料和紀念品12 萬多份,近10 萬人接受了核電科普宣傳,提升了公眾對核電的信心,為AP1000 核電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實踐探索獲成效
三門核電自2005 年6 月舉辦“院士臺州、三門行”系列科普活動(13000 多人參加)后,就將公眾宣傳列入公司黨委年度工作計劃,當成重要的日常工作開展。從2010 年起,三門核電每年舉辦科普宣傳周,形成了核電科普宣傳的長效機制。
三門核電有三大公眾宣傳平臺,即展廳、《三門核電》報及公眾信息網。2010年11月,三門核電在2007年所建展廳的基礎上又制作了占地1100平方米的新展廳,布置100多張核電科普展板,增加AP1000核電站剖面模型、原子彈模型等實物,并對公眾免費開放。截至2012年9月底,展廳共接待參觀超過7萬人次,單日最大接待人數超過700人。此外,以工程進展為主要內容的《三門核電》報,至今已出版120期,向外寄送約5萬份。公眾信息網目前訪問量已超過850萬,發布各類核電相關信息1萬余條。
此外,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三門核電重點在當地學校針對學生開展科普宣傳工作。據統計,三門核電共接待學生團體參觀30多批,近5000人次。而且,三門核電每年到當地學校舉辦核電知識講座和展覽,尤其邀請外國專家到學校開展科普宣傳。除了學校,每年還與地方政府合作,將核電展覽搬進街道、鄉鎮和當地的電視品牌欄目。此外,邀請不同社會群體參與了核電知識講座和核電站實地考察活動。
近年來,三門核電在科普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從2007年開始,每年制作2000本宣傳折頁;從2008年開始,每年發放5000份以上科普掛歷給公眾;2009年,與當地媒體合作錄制科普節目、刊發核電科普知識系列報道;從2009年開始,每年制作2500本《AP1000及核電科普知識讀本》,至今已升版3次;2012年,制作完成《AP1000全球首堆在三門》科普宣傳片并在三門縣電視臺播放。此外,三門核電于2011年開通新聞發言人微博,目前粉絲已超過7500人。
浙江省臺州學院“核電與我”社會實踐隊近期進行的三門核電站周邊公眾社會接受度調查顯示,三門縣公眾對核電知識十分了解的占21.97%,了解一點的占54.17%,不了解的占23.86%,有40%的公眾表示主要是通過核電公司的宣傳獲得核電知識。通過調查發現,三門縣公眾對三門核電的支持率達93%,臨近的臨海市公眾對三門核電的支持率也達到了68%。
目前,三門核電已成為當地體驗科學發展、感受社會進步、接觸先進技術、開拓國際視野、打造靚麗形象的最好載體和平臺。
總結經驗呈建議
核電科普應以正面宣傳為主。公眾“談核色變”,很大程度是由于媒體在報道中過于渲染核事故帶來的毀滅性和神秘性。雖然行業已將核電的弊端告知公眾,但人們往往對“壞”的信息更感興趣,無形中放大了核電的弊端,引起恐慌。因此,在科普宣傳中應以正面宣傳為主,正所謂“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北热?,造福一方就是最好的宣傳點。核電站建設為三門縣提高了知名度,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了相關產業,增加了財政收入等。幾年來的核電公眾宣傳實踐表明:用核電帶來的實惠進行公眾宣傳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
細分受眾以提高精確度。核電科普宣傳的受眾群可細分為社會精英、中小學生、普通公眾等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受眾采取不同的方法,講述不同的內容,可提高宣傳精確度。比如,針對社會精英,邀請院士、專家等權威做講座;針對中小學生,可發放帶科普內容的學習文具,邀請外國專家、名校畢業員工與之互動等;針對普通公眾,免費開放展廳、邀請參觀和工業旅游。
宣傳、技術部門應加強合作。核電企業的科普宣傳一般由宣傳部門負責,技術部門協助。宣傳部門工作人員表達能力強、采取的形式活潑多樣,而技術部門人員邏輯思維能力強,對技術了解準確和深入。二者互相配合,使科普工作變得通俗易懂的同時保證準確度。
科普宣傳方式不斷改進。相關調查顯示,目前的科普形式不靈活、晦澀難懂、缺乏長期性、公眾的互動參與太少。根據上述情況,公眾宣傳者應把以往單向的告知型轉變為雙向的互動型,達到最佳效果。而且,在內容上要使用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等老百姓樂于接受的語言進行溝通。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中國的核電公眾宣傳工作目前主要由企業主導進行,但企業宣傳往往局限在一個地區,力量和范圍十分有限。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系統、全面、大范圍、長期性的公眾宣傳計劃,全面統籌新聞媒體、核電企業等各種資源,定期組織核電公眾宣傳工作的交流、研討和培訓,對創建愛國主義示范基地、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項目提供政策扶持,還可在核電站所在地的中小學開設核電知識課程等。
建立專家型記者隊伍。核電的專業性較強,如果媒體記者對核電知識毫無了解或一知半解,必然帶來錯誤的報道,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核電領域“專家型”記者隊伍。核電界也應根據媒體的需求,通過各種形式向媒體記者提供培訓、宣傳、咨詢等服務,增進媒體對核電知識的了解,對核與輻射及其后果的認知程度,提高核電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新項目開發需要科普宣傳。由于前期宣傳工作不到位,一些核電項目因為公眾的反對目前處于停滯狀態,因此在進行新項目開發時,要提前開展對公眾的核電科普宣傳,而不是遇到問題再臨時補救。
(作者供職于三門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