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與寧德核電工作人員一起合影。
(記者 周邦在 實習生 黃燴 文/圖) “為什么要發展核電?”“核電站會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爆炸?”……8月23日下午,寧德晚報小記者總團福鼎分團40名小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再度走進寧德晚報小記者學習實踐基地——寧德核電站,通過逛核電展廳、看項目建設、學核能知識等方式,與神秘的核電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為核電設施揭開神秘的面紗。
逛核電展廳——核電初體驗
活動當日下午,小記者們在家長的護送下,早早地來到寧德核電大樓前集合。因為要接觸神秘的核電知識,許多小記者顯得迫不及待,一到現場就圍著工作人員詢問核電知識,似乎要把心中對核電的疑團馬上化解。經過簡單集中點名后,小記者來到核電大樓的展廳里。講解員早已等候在大廳了,在簡單自我介紹后,講解員帶著小記者,從寧德核電的發展歷程、建設藍圖 、核電科普知識以及工程進展等一一作了介紹。
展廳講解員告訴小記者:寧德核電站是《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頒布后開工建設的第一座核電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第一座核電站;也是國內第一座建在島鏈上的核電站。它的建成將有效的緩解福建省能源緊張,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局面,為新一輪的海西建設提供強大的能源支持。
聽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小記者也沒停下手中的活,有的拿著采訪本做記錄,有的拿著相機不停按動快門……他們準備將這里的一切都裝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一樣都舍不得落下。
看項目建設——工地如畫卷
短短半個小時的參觀,讓小記者們對核電有了初步印象,為了讓小記者更直觀了解核電知識。寧德核電工作人員調來專車,帶著小記者趕往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鎮的寧德核電站工地。
經過四十分鐘的車程,小記者們就抵達寧德核電站。一下車,小記者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位于半山腰的88米觀景平臺。站在觀景臺上向下望,工地上的工具車仍在不停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你看,在工地的最邊緣,高達9米的防浪墻就好像給海島繡上了一道白色的‘邊兒’,可以有效防御海潮和臺風等的大浪對廠區的侵襲。目前,1、2、3、4號核島都在緊張有序地建設著,”講解員告訴小記者,預計到2013年春節前,1號機組將有望投產發電。眼前的青山、綠水、核電、太姥仙都,自然的造化與現代工業文明相輔相成。小記者們也都紛紛拿出自己的照相機拍照,把觀景臺及核電基地的美麗風景攝入自己的相機里。
學核能知識——核電很安全
在觀景平臺進行短暫的參觀后,小記者們來到寧德核電的會議室。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為小記者開設核電知識科普講座。講解員利用聲、光、影等高科技手段,從核電站的布局安排,到民眾的防輻射,防泄漏直到核廢料的處理等科普知識,都做了詳細的介紹。
聽著講解員介紹寧德核電站的一系列發展情況后,小記者們不停向講解員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講解員也耐心的一一回答了小記者提出的問題。
“請問,我國的核電廠址是如何選定的呢?”寧德核電站的廠址是遵照國際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嚴格挑選出來的,請大家放心,講解員答道。為了防止放射性的意外泄漏,我國核電廠址對地質、地震、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等社會環境有嚴格帶近乎苛刻的要求。
“核電站的輻射到底有多大?”有小記者問道,其實核電站運行對周圍居民的輻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生活在核電站周圍的輻射為0.01毫希/年,而胸肺透視一次產生的輻射就達到了0.02毫希。
“核電是怎樣的一種能源。”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每年只需要補充25噸左右的核燃料,相當于一輛重型大貨車的載貨量;而同樣規模煤電廠每年燒煤300萬噸,相當于5萬節標準火車皮的運載量。寧德核電基地一次規劃4臺百萬千瓦機組,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少消耗原煤1299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2700萬噸,二氧化硫約10萬噸,煤灰約120萬噸。
小記者們雖然個個年紀小,提出的問題確十分專業,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使得整個會議室充滿了歡樂。
揭神秘面紗——當宣傳員
經過一個下午的切身體驗后,小記者在核電站里學習到了以往所學不到有關核電的小知識。小記者們紛紛表示返程后,會將自己參觀核電的感想記錄下來,并告訴自己的同學及親友:核電是一種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的新能源。
寧德核電公司是寧德晚報小記者一個重要的學習實踐基地,本次是我們小記者團第二次走進寧德核電公司。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在閩東地區廣泛開展核電科普知識講座、邀請群眾參觀核電現場、舉辦展覽等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六年來共接待各類參觀686批次,近12000多人次。今年更是開辦了寧德核電官方微博,并在公司網站上開辟了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欄目,方便公眾多渠道了解寧德核電相關信息。通過這些大量扎實、細致和務實的工作,寧德核電贏得了公眾對核電建設的理解和支持。下月寧德核電還將在閩東地區范圍內征集熱心網友開展核電“微旅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