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 中國核電信息網  >  科普知識  > 公眾的核電認知現狀

公眾的核電認知現狀

來源: 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1-05-20

      調查顯示:對核電安全性關注度最高、對核電的基本了解長期空白、希望得到相關的科普教育并能提高參與度

編者按

      福島核事故發生已經兩個月,對這場因極端自然災害疊加引發的災難,國內公眾是否高度關注?是否在關注之余審視中國核電安全性?是否更深刻和全面地認識了核安全?是否接受核電規模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期核電版做了一次小范圍的問卷調查,以定位當前公眾對核電及核安全的認知情況。

      5月9日-12日,本報記者設計了《公眾對于核安全認知度的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并通過網絡隨機選取了60名網友為樣本做答問卷,最終收回有效問卷53份。

      問卷主要涉及福島核事故前后對核電認識的對比、核電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看待科普教育三個方面。調查主要在北京、蘭州、成都、杭州和深圳五個城市展開,調查對象年齡集中在25歲到35歲之間,基本都受過大專及以上高等教育。

高度關注核安全

      《問卷》分析結果顯示,福島核事故后,總共98%的人表示關注相關信息,其中關注度最高的就是核電的安全性以及是否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有58.5%的人在日本核事故發生前對核電的印象是 “有潛在危險,需謹慎利用”,22.6%的人認為核電是“清潔、經濟的能源”;而在事故后,88.7%的人選擇了“有潛在危險,需謹慎利用”這一項,只有1.9%的選擇仍然支持核電的清潔性及經濟性。

      此外,對于是否同意在自己所在區域內建設核電站,超過七成的人選擇了反對項,而關鍵原因還在于安全考慮。在調查中對于“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的兩個月中,您覺得國內開展的核安全科普及相關活動是否增加了您對核安全知識的了解?”一項中,有近一半(49%)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一般,沒了解多少”。

      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眾對核電安全性的關注之所以會明顯提升,首先因為福島核事故與切爾諾貝核事故相隔25年之久,很多人對核事故的認識僅停留在印象階段,其次,福島事故的嚴重性使公眾切身體會到了核事故帶來的危機和恐慌。

科普宣傳長期缺位

      分析數據表明,25歲到35歲之間的這部分公眾首先選擇網絡和電視關注福島核事故,關注內容主要是核事故進展以及目前對我國環境及食品受輻射影響。

      當問及“事故發生前,是否接觸過相關的核電及核能科普知識”時,20.8%的人選擇“接觸過”,66.3%的選擇“從來沒有”。此外,調查顯示,有96.2%的受調查者認為需要開展核安全科普及教育,其中39.7%的人認為非常必要,表明公眾對于科普有極大需求,希望接受相關的信息,并從中掌握基本的核安全防護知識。

      而據記者了解,在我國核電建設早期以及近幾年,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也曾組織過相應的科普活動,一些核電站(如田灣、三門電站)建設初期也進行過相關的民意調查,或者投運后舉辦對外開放活動(大亞灣、秦山核電站)。

      上述業內專家認為,福島事故后國內的搶鹽風波充分說明了公眾對基本的核安全認知還有很大的盲區,也反映出科普工作長期缺位,這項工作雖然迫在眉睫,但是任重道遠,需要補上很多“課”。

      “不能出了事再做?!杯h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主任康玉峰告訴記者,“平時沒有重視核安全方面的科學普及,發生情況后公眾對會對核安全主管部門和應急部門產生質疑和指責”??涤穹暹€表示,像核安全這樣非常敏感同時專業性較強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較長時間的普及過程其實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所以科普工作要長期堅持,讓公眾對核電“有一個正確、公正并且客觀的態度,明白它為什么是一種綠色清潔的能源”。

科普要貼近公眾

      如何拉進核電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讓公眾對復雜的核安全、核應急知識較為容易地掌握?在“核電專家的公開講座”、“舉辦大型科普展覽”、“近距離接觸核電站”、“納入國民日常教育”四個選項中,大部分人選擇“展覽”和“國民教育”。

      而對于“如果您所在居住地要建核電站,您希望通過何種方式參與其中?”一項,大部分受調查者希望“展開居民意見調查”、能參與“相關的評估聽證會”、“公開核電站建設必要的信息”。一些受訪者也表示,目前的科普“形式不靈活,不夠簡單易懂、時間太短,缺乏長期性、公眾的互動參與太少?!?/P>

      此外,一半的選擇認為應由政府或者社會團體組織科普宣傳,而另一半人(56.6%)認為應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社團和基層組織相互協作。

      對此,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竹舟向本報記者表示,開展核安全科普應當向溝通、交流的方向上發展,由媒體牽頭來推進這項工作,“看看民眾就核安全問題都在關注些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尤其就那些關注的問題,“媒體要深入淺出,把一些專業的問題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做一些貼近主題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章”。

      “要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讓他們知道真正發生了什么,不能造成誤解”。 針對福島核事故后人們對核電發展的普遍質疑,陳竹舟解釋,媒體就是要借助自身在傳播上的優勢充分實現公眾關于核安全方面的各種知情權,讓核電在陽光下發展。另外,陳竹舟認為要變單一的教育、宣傳為溝通、理解,把以往單向的告知型方式轉變為雙向的交流型方式,這樣才是真正達到核安全科普最佳效果的途徑。(記者 朱學蕊 郭立琦)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