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應科學評價福島核事故影響”、“要堅定不移發展水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15日下午作客“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以“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為題發表演講。
積極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長期重大戰略選擇
周大地強調,積極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一個重要綠色支柱。他說,鈾資源不構成對中國核能發展的根本制約因素,核電的安全性和潔凈性可以保證,積極試驗和掌握三代(核電)技術,將推動中國快堆技術加快發展。中國核能按照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線圖,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核電近期可達到年增1200萬千瓦、中期可達到年增2000萬千瓦的建設規模,“如果需要還可以擴大”。他認為,中國核電2020年可望達到建成7000-8000萬千瓦、2030年達到2億千瓦、2050年達到4億千瓦以上,屆時,可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
這位長期從事能源發展戰略、能源政策研究的專家稱,除積極發展核電外,中國的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還包括4方面內容:一是強化“節能優先,總量控制”戰略,節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二是煤炭的科學開發、潔凈高效利用,煤炭目前是中國主力能源,其開采和利用必須走安全、高效、環保的科學發展道路,比重應該也可能逐步下降,2050年可望減至40%甚至35%以下,調整為重要的基礎能源。
三是要把天然氣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中國國內石油年產量2億噸左右可爭取保持幾十年,但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提高,而天然氣(含煤層氣、頁巖氣)有很大的增產空間和長期供應能力,應盡可能增大其在中國能源中的比重;四是積極、加快、有序發展水電,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水電是2030年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重點,要堅定不移發展水電。
科學評價福島核事故影響
周大地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因強震海嘯引發的核泄露事故,對全世界核電發展將有重大負面影響,中國核電發展規劃可能有調整。但福島核事故直接損失有限,間接影響難以估計,取決于不同社會條件和管理水平,應該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并進行科學總結,建立有效的應急機制。同時,要加強核電科學知識普及和輿論引導,防止談核色變與不必要的核恐怖。
“我個人認為,中國如果簡單的跟著西方放棄核電,實際上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并沒有放棄,我覺得中國自己就有點傻。所以我是贊成對福島核事故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反思,把(福島核事故)究竟影響多大、究竟對社會和環境有多大的影響研究透了再說。同時還得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而不是說一看這個事不行,我們就不干了,那不干的事多了:中國的煤礦也不能干了,石油也不能打(井)了,天然氣當然也有問題,所有的都會有負面的影響。”
周大地認為,福島核事故必然推動核電總結經驗,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應該以一個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吃一塹長一智,我個人對核電的看法還是樂觀的”。
國際能源格高升中國被動買單
在國際金融和礦產品寡頭壟斷控制之下,國際能源價格脫離生產成本,成為盤剝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領域。周大地指出,石油定價機制變化方面,期貨引導的定價機制將國際油價持續試探需求方最高支付能力,有利于石油輸出方抬高油價。
他說,從1999年到2009年,隨著經濟發展,世界原油消費共增長3.6億噸,其中,中國就增長1.95億噸,占世界10年石油消費增長量的54%。中國去年石油進口增速17%,總量超過2.7億噸。“從我們現在的進口量來看,原油價格每漲1美元,中國每天要多付出500多萬美元,它每漲10美元,中國每天就要多掏5000多萬美元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