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重大專項進展順利
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1-04-08
3月26日從科技部獲悉,我國核電重大專項啟動以來,總體進展順利,部分關鍵課題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和突破。該重大專項涵蓋了壓水堆專項、高溫堆專項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其中壓水堆專項包括95個項目,預計國家財政投入資金119.24億元;高溫堆專項包括52個項目,預計國家財政投入資金30億元。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列入核電重大專項后,目前總體實施方案也已基本完成。
壓水堆專項由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牽頭實施,總體目標是消化吸收AP1000核電技術,并通過再創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更大功率的“非能動”CAP1400核電機組,并建成示范工程。壓水堆專項在消化吸收AP1000的基礎上,組織有關企業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攻關,完成了CAP1400的概念設計。CAP1400以提高安全性和經濟性為主要目標,大量采用“非能動”技術,完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使用高性能燃料組件,采用先進的堆芯設計、模塊化設計和建造技術等。在保證安全性前提下,CAP1400電廠的額定功率較AP1000增加約20%,經濟性進一步提高。
高溫堆專項總體目標是以我國已建成運行的10兆瓦高溫氣冷試驗堆為基礎,完成高溫氣冷堆核電廠關鍵技術攻關,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并開展氦氣透平直接循環發電及高溫堆制氫等技術研究,為發展第四代核電技術奠定基礎。專項牽頭實施單位為清華大學核研院、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溫氣冷堆采用包覆顆粒球形燃料元件,以氦氣做冷卻劑,堆芯出口溫度為700℃—950℃。目前,專項在科研、設計、設備、工程現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標準機型設計研究、大型工程實驗驗證回路設計已完成,并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大型氦氣工程試驗回路已建成、燃料元件規模生產工藝系統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示范工程主設備已完成訂貨,由國內企業自主設計和制造;核島已具備澆注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
后處理科研專項總體目標是通過“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突破關鍵技術,全面掌握商用核電站乏燃料后處理技術,并建設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示范工程,實現閉式燃料循環,為我國核電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余建斌)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