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
核電站密封新技術、新產品及應用
重大貢獻:
核電站密封技術是保障核電站安全運行的關鍵技術,國際上只有極少公司掌握。
獲獎項目發明了以石墨基材為核心的不同剛度材料組成的新的密封結構型式,給出了根據介質壓力等級決定密封結構和石墨容積的整套設計方法,所制造的密封產品創造了泄漏率低于10—7Pa·m3/s和應力松弛率小于1%的世界最高水平;在石墨基材方面達到世界上該類指標最苛刻的法國PMUC的要求;通過多項發明創造使中國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成為世界上唯一既能生產核1級(最高等級)密封產品又能制造核1級石墨基材的國家,產品成功應用于國內所有運行核電站核1級設備中。
獲獎感言(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勵行根):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做強做精密封件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用科學的眼光不斷探索,把企業的創新變成現實,這是我的理想和使命。
現場采訪:
寧波天生:
“中國技術,中國速度”
“核電站密封新技術、新產品及應用”獲得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是“寧波天生”作為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光榮與夢想。
光榮,在于“寧波天生”為中國的核電密封件打破國外壟斷,進入世界一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夢想,在于實現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件產業的騰飛。
走進“寧波天生”,幾個數字引起我們的關注:
——用于核電一級的密封件技術和產品目前只有美國、法國擁有,由于“寧波天生”的創造,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這一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產品的國家;
——由于“寧波天生”的成果,迫使國外公司降價70%,目前已為國家節約5億元;
密封技術是保障核電運營安全的關鍵技術之一。密封件產品雖然小,但技術含量高。 以勵行根為課題組負責人的科研團隊數年攻關,發明了全新的密封件結構型式,獲得了柔性石墨與金屬的結合技術、柔性石墨板材的制備技術、輻射加速老化實驗技術、受力模型分析及泄漏等五項核心技術,取得了密封產品結構形式創新、石墨膨化過程工藝創新、石墨材氧化劑、插層劑配方創新等七項創新成果。還建立了新的石墨基材制備工藝,創造了多種不同基材的配比工藝,自主開發了整套研究和檢測設備。創新使這個項目中的40余項技術指標標準能充分保證核電站安全運行60年。
2008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這一項目進行了鑒定,認為這一新技術、新產品能應用于核電站安全殼內外核島環境條件中,產品已成功在核電站中應用。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空白,主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性能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
2004年,寧波天生在秦山三期重點工程中,僅用兩天時間就解決了國外十幾名權威專家無法解決的反應堆截面密封這一難題,老外豎起大姆指佩服地連稱:“中國技術,中國速度”。
2009年在國核工程有限公司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招標中,寧波天生的產品方案在壓縮率、回彈率、應力松弛及泄漏率等關鍵指標上明顯占優,美國評標團打出了96分的全場技術最高分,在與美國和法國公司競爭中順利中標。
“寧波天生”能獲得國家科技大獎,得益于獨特的自主創新模式:
首先,是企業對密封件產業的發展有一個戰略上的研究與布局。
其次,是形成了有創新活力的企業技術研究結構。
“寧波天生”形成了一個“樹型狀”的企業技術研究結構,這棵大樹深深地扎根在寧波這塊創新創業的熱土上。利用這一樹狀結構,寧波天生以密封件基礎材料研究為己任。圍繞基礎材料研究,進行材料、結構、性能、工裝和檢測五個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不是為某項產品進行,而是為產業發展儲備技術,一旦有新的應用領域,這些技術就可以訊速變成產品。這次的獲獎產品,就是企業樹狀結構中形成的碩果。
第三,是企業有個創新的體系,以確保技術創新的順利進行。
寧波天生初步形成了企業創新體系,從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進行綜合集成,并以不同形式開展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第四,不斷從科學探索和實踐的角度,不斷重新認識密封件這一產業和產品。
“寧波天生”的自主創新成果為中國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件產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為寧波市形成以高科技密封件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件產業雛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十二五”開局之年,“寧波天生”又有了新的戰略設想和規劃。
勵行根說,我們新的研究正在突破之中……(記者宦建新)